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北京音乐台主持人季燕和《人间有爱》的故事
刘慎良
![]() |
一位女教师对季燕说:“我爱你又恨你,爱你是因为你为我讲述了一个个凄美动人的故事,恨你是因为每次听完广播,我都泪水洗面,彻夜难眠。”北京音乐台主持人季燕,用她的真情一次次的向听众讲述着人间有爱的故事。久违的感觉: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采访季燕之前,为对她有个大致了解,我在一个星期二的晚上10点,准时打开了收音机,她主持的《人间有爱》如约播出。说不清是故事,是音乐,还是季燕的朗诵,让我突然产生了久违的感觉。
我想起一次朋友的聚会,会上有人郎诵了一首短诗———“给每一条河流每一座山取一个温暖的名字/陌生人,我也为你祝福/愿你有一个灿烂的前程/愿你有情人终成眷属/愿你在尘世获得幸福/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这首诗的开头还有一句:“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我想《人间有爱》就是季燕弥漫了真情的房子。
初次见面证实了我的印象。当她平静地讲述采访过的主人公,与听众之间的朴素交流,我隐隐地感觉到音乐的溪流,在我们的周围流淌。
主持一场特殊的晚会,季燕请来了故事中的主人公
那些故事再普通不过了,只有静下心来,慢慢听慢慢读才能有所体会,才能触到人与人之间的一条红线,那是对个人生命的感悟和对不同心灵的真切体验。
一个叫任小燕的女孩子在上学的时候,因为父母都是聋哑人,没能在学业上给她更多帮助,她的内心不止一次掠过阴影,她渴望父母的关爱,渴望自己的父母和他人一样。一个孩子并不过分的权利,她得到的却很迟。
直到有一天,这个女孩子拿到了父母的一封信,“孩子,我们是残疾人,可我们都有一颗健全的心,记着,不管到什么时候,我们都是爱你的。”
见到这封信,她哭了,她终于明白,这份蕴藏在无声世界中的亲情多么炽烈醇厚和持久。
她如梦初醒,她报答父母养育之恩的方式也是独特的,她选择了幼教工作,把父母在无声世界传递的挚爱,毫无保留地献给了天真烂漫的孩子,让他们在有声世界幸福地感受。
去年年底,节目组与听众举办了一次联谊会,季燕请来了一群特殊的客人———他们大都是《人间有爱》节目中的主人公,普普通通的人,普普通通的晚会,但每人都用心中的那份挚情感染着别人,季燕被感动了,与他们面对面交流。她告诉记者说:“这些故事都在我的心里,这些串词都是从心里流淌出来的”。
季燕说,“如果没有心灵的悸动,主持人不过是司仪而已。”
季燕告诉记者:“人在奋斗之中有悲有喜,而且坎坷总会比欢乐多,但追求真情是每个人的天性。亲情、友情和爱情,就是《人间有爱》的主题。”
除了《人间有爱》,季燕还主持《相会在97.4》,这档以采访音乐名家为主的节目,大众感很强,她要让名人接近听众,让听众了解音乐作品背后的故事,把名人还原为普通人,放到听众的心里。
1994年,王洛宾老人来京掀起了一股采访热。季燕对这位音乐大师整整追踪三天,带上《西部歌王》一书请他签名,老人写了一句话:“世界最大的岩石是由一粒粒细沙结成的。”
季燕灵机一动,老人的情歌不也是这样的吗?她把老人请进了录音间,“您唱了一辈子情歌,就给听众讲讲每首歌背后的故事吧。”洛宾老人面对话筒打开了尘封的记忆。
在名人与大众的情感世界里穿梭,她追求的是这种情感的悸动和波澜。她说“如果没有心灵的悸动,主持人不过是一个司仪而已”。
她生活在知识分子家庭,父母给了她足够的知识和温暖。读到听众来信,她深有感触,“那种心灵的绞痛是我所没有的”。《人间有爱》是条通道,她因此了解许多人的不幸和坚忍。
那些透着真情的故事丰富了她的感情世界,也使她的感觉更加鲜活和敏锐。她用不同的声音变换着主人公的形象,融入自己的体验来表现生活和情感的真实。
季燕担心自己有被掏空的感觉,为做好节目,她只有愧对父亲了
栏目创办3年了,起因是一个台湾游吟诗人听到季燕主持的音乐节目后,与她联系希望双方合办一个节目《人间有爱》。
本来就喜欢挑战性工作的季燕,对此兴趣浓厚,着手筹办。于是就有了《凡人心声》、《情感驿站》、《友情信箱》这3个版块,有了《凡人心声》系列征文。
季燕一直对主持节目情有独钟,这样能充分发挥个人特长。
《人间有爱》这个栏目实现了她的愿望。温柔平和的个性加上文学和音乐的熏陶,她顺利地找到了自己的位置。
她的父亲长年从事文学尤其对诗歌和散文更有研究,父亲是季燕的启蒙老师。加上她喜欢朗诵,在广播学院训练过发音,她都没想到朗诵日后成为她的主业。
1990年她以播音员身份进入北京电台,直播新闻,以后音乐台成立,她又一次入选,完成了播音员到节目主持人的转变。
从主持《人间有爱》起,她有了一个目标,这就是听众的认可。她告诉我一个故事,“当时上海有个著名的女主持人,因为主持音乐节目出色,被喻为大众情人。后来她突然去世了,最后为她送行的,大部分是她的忠实听众,捧着鲜花为她送行。”
季燕明白,主持人的心里有爱,才能给听众带来更多的爱。
节目连续做了3年,季燕担心有被掏空的感觉,为此她放弃了喜爱的旅游和舞蹈,把全部精力投入到两个节目的制作之中。她是一个认真的人,她要寻找文学、音乐、朗诵、声音之间的美的契合点。为故事寻找贴切的音乐,揣摸主人公的独特情感,与录音师不厌其烦地探讨技术问题,几乎让她没有空闲时间。
她有一个愿望,就是有一天能陪父亲出国观光。父亲现在从岗位上退下来了,非常想去意大利,目睹那些活生生的艺术品,以了却多年夙愿。因为有心脏病,他指定让季燕陪着去。但是工作始终把她拴着,不能成行,她从内心感到歉疚。
生活中的季燕,更希望自己活得轻松一些
也许是一直沉浸在感情世界里,时间久了,身心都会感到疲倦。所以她希望在生活中活得更自由、更轻松。
她是个不愿张扬的人。有一次,她在街头买报纸,因为有份报纸登了一整版文字和照片宣传她,被摊主一眼认出,她说,“当时的感觉非常难堪。”为此,她庆幸自己没有做电视节目,否则台上台下都不会有轻松的时候了。
作为女性,她希望在听众面前,外在形象与内在气质是一体的,她总想把自己最美好的一面展示给别人。
《北京青年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