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教授细心照顾“小医生”
2006-08-19

上世纪60年代,仁济医院江鱼教授创立了男性科学,为当时的计划生育工作做出了很大贡献。1986年他创办了中国第一本《男性学》杂志,任主编。长期致力于泌尿外科、男性学的临床与研究工作的他对教学工作也看得很重,曾任医院临床外科教研组副主任。去年江教授八十大寿,已成为各大医院泌尿外科骨干医生的学生们纷纷从各地赶来,为老师送上一份真挚的祝福。

    细心照顾小医生

    “我是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下成为江教授的学生的,1987年我考入仁济医院的硕士研究生,跟着泌尿外科主任江鱼教授学习。”仁济医院泌尿科主任黄翼然回忆起第一次见到江教授的心情还有些好笑,“当时我心里还有些害怕,因为老师总是板着脸,让人感觉很严肃,不好接近,但相处不久就发现,是我多虑了,江教授为人很热心,特别是对刚进医院的‘小医生’。我是从江西来的,江教授常带我去他家吃饭,解我的思乡之苦。”

    泌尿科曾流传着这样一句话,江鱼对“大医生”要求严,对“小医生”照顾细。即是说如果年纪稍大、资历较深的医生在诊断或手术中稍有差池,也可能会让江教授发火;但对一旁刚进医院的年轻学生,他则会非常耐心、仔细地解释。“江教授带我的时候,每周二总要抽出半天工夫跟我们读片、讨论疑难病例和临床技能,直到后来退休仍然坚持这么做。”黄翼然说,至于自己的毕业论文,则是经过江教授修改了七八遍后发表的,“这种严谨的作风对我们做医生的特别重要。”

    一切为病人着想

    黄翼然记得,有一个病人前来就医,检查发现他的肾脏上有5个肿瘤,这样的病例在那时并不多见。“这个病人在别的医院也看过,医生都说,只有把两个肾脏都摘除,靠血透维持生命。但是江教授和我们反复讨论后觉得,如果能通过手术把肿瘤部位切掉,保留肾脏,病人活下去的希望更大。”黄翼然知道,这样的手术难度很大,一旦手术有什么闪失或者术后病人有什么不良反应,医院的责任很大,是保守疗法还是积极做手术,他犹豫了。就在这时,江教授表示,做医生不能怕担责任,一切都要为病人着想,他和大家一起研究手术方案,并亲自督阵,确保手术的顺利完成,让黄翼然有了信心。如今,那个病人依然健在,而江教授的那句“一切为病人着想”也成了黄翼然从医的格言。

来源:新民晚报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