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娘”啊,你把“她”揣在怀里(也说“平价医院”)
一口气读了[上海老蔡]的《“平价医院”不能成为现在“人民医院”的终结》,[一江春水
向东流也向西流]的《卫生部平价医院——你究竟是为了谁》,[公震]的两篇《“平价医院”何
时能开花结果?》和《“平价医院”何时能搞定?》,[镇铎]的《建“平价医院”不可行》。
写得好,写得好啊!我的文化水平(语文)不行,写文章不是我的本行,算凑个数吧,也谈谈
建“平价医院”不易。
现在我家住在16楼,视野宽广,一眼望去,上海四大医院尽收眼底,中山医院、肿瘤医院、
儿科医院、中医医院。这是上海医院最为集中的地方。少年时(在上海的边缘小镇上)靠共产
党、毛主席的福,免费治疗了六次“血吸虫病”,这在我的近期帖文《女博士后走访农村医疗,
四年行程5万里,不仅仅是“感动”。》已有叙述,现在所以除了肝有点肿大(因血吸虫病),
身体一直不错。(不过“水性”蛮好,年轻时许多江河都去游过,像湘江的橘子洲头浮躺在江
中心,这要点技巧;多次一人横渡黄河,这要点胆量。)身体比较好,所以医院不去,咳嗽感
冒自己去买点药,懒得去单位卫生室。
扯远了,还是回到医院吧。建“平价医院”,看在什么时候,廿年前这还叫问题吗?除个
别“高干医院”外,几乎都是“平价医院”,价格区别不大,名称也好,各级“人民医院”。
“平价医院”这名一出来,我觉得具有讽刺意义,就意味着我们的医改是失败的,只是承不承
认的问题。也就是说,医改将过去评价的“人民医院”改成不是评价医院了,说得不好听,卫
生部“不打自招”。嗨,不管了,只要改,就是好事,人民是拥护的。可是,冷静下来想想,
“平价医院”谈何容易?
首先,是“平价”的测度。难度在哪,如果在计划经济状态下,这个尺度是容易掌握的。
现在做不到,第一位就是药价,药价是个什么状态,也不用唠叨。“按了葫芦又起瓢”,按现
有的药价来开医院,叫什么平价医院?降多少才算“平价”?还是采用“药价”保持稳定,采
用财政补贴的办法解决?补贴多少?补贴多久?还是为了缓解低收入群体的医疗问题的“权宜
之计”?
其次,是“平价”的范围。为了缓解低收入群体的医疗问题,要涉及这个群体的范围,哪
些人属于低收入群体?众所周知,收入已经属于隐私的范畴,很难了解和规范,而且收入是变
化的,甚至连有没有工作都说不清,没有工作的比有工作的日子过的好些,也不是没有?高的
不好,漏洞百出,怎么坚持下去?同时入围的、圈外的和边界上的,操作有难度。也许,为了
缓解社会新矛盾,缩小“平价”和“非平价”的价格距离,这样不是有违“初衷”?
再次,是“平价”医院哪儿来。医院目前已经不少了,是重建还是重组?也许有人会说,
可以“因地制宜”,目前医疗体制不顺、管理混乱,“因地制宜”又谈何容易?一方面“医院”
的盈利思维继续膨胀,而另一方面兢兢业业做“苦寒僧”,医务工作者的付出和收益问题,引
发意识形态碰撞也就在所难免了?往大的说,即在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面前孰轻孰重?是将这
种“平价医院”改称为“慈善医院”呢?还是下定决心将“国有医院”的大多数都改为“平价
医院”?这样不又回到廿年以前的状态下了?问题是现存的病人状态与当时已大不相同了,那
时小集体、大集体、全民所有制?采用的是全社会的“转移支付”运作形式。现在所有制已经
发生很大的变化,怎么运作?万般无奈,最后只能选择凤毛麟角的“慈善医院”了。
最后,除了个别(特殊医疗外),医院都应该是“平价”,世界上有多少国家的大众化医
院是“高价”的?盈利性质的?医疗是社会公益事业的组成部分,谁把它推向了市场?医院问
题不少,药品业问题也不少,最大的问题,还是对于包括医疗在内公益事业的理念问题,把它
作为“包袱”甩掉,那是不道德的行为。笔者的期望,让“医院”都成为“平价医院”。
我们千不该万不该,把医院当作没娘的女孩子推向社会市场,让她背着行囊浪迹天涯,她
还那么美丽善良,还是学……这个女孩子是我们的妹妹,她有娘,她的娘就是我们的娘,娘就
是国家,就是政府。娘啊,你把她领回来,仍然把她打扮成美丽善良的“白衣天使”。娘啊,
俄罗斯母亲就是在“休克”的时候,也都把“她”揣在怀里。
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