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在我眼里,除了是世上最伟大的字眼,也是坚强与执着的代表。母亲芬芳的气息,在寒夜里温暖我,她麻利的手脚,做事为人的稳妥伶俐是我最好的力量与榜样。
母亲是二十八岁嫁给我父亲的,那年父亲整三十。母亲没带多少嫁妆,但她对父亲说:为人立世靠的是能力德行,我有一双手,我们共同努力定能给予儿女一片完整的天空。
母亲是那样说的,也是那样做的。父母结婚的房子是爷爷的二间低矮平房,有些像泥坯结构的,一下雨屋顶就漏水,且这边修好那边又漏,给全家人带来不少麻烦与不便。后来母亲一咬牙,拿出从前做闺女挣工分积攒的一百多块钱再东挪西凑,总算凑够了买砖和水泥木料的资金,叫来能出力的几位亲戚,将两间旧土屋换成了三间明亮宽敞的瓦房。这期间,母亲与男子一样,肩挑手扛,在体力的付出上毫不逊色于几位姨夫舅舅。
母亲,无论是身体还是心理,都似蒲草般坚韧如丝。记得那年父亲单位效益不好,父亲提前退休,家里的生活一下子靠母亲一人维持。为了改善经济,母亲决定自己做些小生意。除了自己的本职工作外,她从外面批发一些工业用手套的原料,自己用缝纫机做出成品,再卖给有需要的一些厂家,开发票的时候,她如数交税,在货品的质量与交货信用上也从无半分欺骗与拖欠。母亲常说:从我以身作则,必对后代有益。欲做生意先做人,才有成功的希望。那时没有电话,每天早出晚归,从此成了母亲的习惯,夜里还要加工手套到二三点钟,有时发烧感冒来例假,她也拖着病体坚持到底。后来父亲去了外地,帮三姨管帐,母亲一人便更忙碌。虽然带孩子做家务多由我奶奶代劳,但由于她老人家年事已高,且体弱多病,母亲忙碌生意之余有时还要照顾老人的身体,一份家庭的重担着实不轻,就这样落在了母亲柔弱而坚强的肩膀上。
有时候,生意并不好做。有些厂家订货的时候挺痛快,等到母亲将货物用三轮车运过去,对方就改口否定了一开始双方定好的价格,由于母亲开始尚不懂得用合同保护自己的权益,常常是出了力却得不到应有的回报。有时候厂家在邻县,母亲还要挤车,带着货物十分不便,现在的托运自然是十分便捷,但这在当时的交通状况是我们难以想象的困难。母亲常常被公交车司机埋怨,甚至被拒绝带货上车,再三哀求上了车到了半路乘客多了也会被赶下来,为这事母亲没少掉过眼泪。毕竟是女人家,再坚强也有委屈脆弱的时候,母亲虽然有时候也埋怨过父亲不会经营生活,要自己里外操持,但只要是该完成的任务,母亲从不含糊。
母亲好强,四邻皆知。随着生活的渐渐富裕,周围各家各户都陆续盖起了楼房,甚至有邻居暗地嘲笑母亲,盖不起楼房至今只能缩在平房里。对于别人的讥笑,母亲没有皱一下眉头,她有自信,不会比别人差。于是到了恰当的时机,经济允许的情况下,母亲毅然决定走出原来的街巷,去到更开阔的地方实现自己的夙愿。盖房需要地皮,自家又没什么背景,一切全靠自己。为了求得三寸土地,母亲无论刮风雨天,每天晚上去到当时管本镇划拨土地的领导家,送礼不说,好话好尽,有时人家知道是母亲去了就是不开门,母亲撑着伞站在雨地里,一站就是三个钟头,这才在西街购下一块农田,这其中的艰难辛酸真是一言难尽。
寒夜里,母亲的催眠曲仿佛犹在耳边啊。母亲疼爱我们,她自己节衣缩食,却尽量给我和妹妹吃饱穿暖,学习上缺什么母亲总是设法满足,母亲曾说:穷什么也不能穷了学习。母爱伟大,一生受用不尽。
母亲就这样用她卓越的能力和吃苦耐劳的精神征服了坎坷的命运和生活的艰辛,而为这个原本落魄的家撑起了一片美丽的蓝天,为后代子孙创造了精神与物质无穷的财富。岁月给予母亲的沧桑,汇积成一条小河,河里的水是母亲的泪,波涛起伏是母亲的喜怒哀乐,母亲跳动的心脏让这条河有了鲜活的生命,在灿烂阳光下滚滚向东流去,生生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