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一部电影,大导演陈凯歌于2004年推出的《和你在一起》。 电影讲述的是一个来自水乡的父亲(刘春)带着他十三年前在火车上拾到的后来成为天才小提琴手的孩子刘小春,在刘小春十三岁那年,来着他去北京寻梦的故事。故事情节大概是这样—— 刘春大概是江南水乡一个小镇上的人,家的旁边都是水。他有一个从小拉小提琴的儿子,有一个据说是他的妻子刘下来的唯一遗物——一把小提琴。刘春很为他这个很会拉小提琴的儿子骄傲,终于有一天,他决定带儿子去北京参加全国比赛。于是他收拾好两捆用来被不测之需的用来送礼的棉花,将一叠钱塞到戴在头上的红色小帽里,穿上儿子亲点的花格子衬衣、花领带,就上路了。 去北京,就参加了那场比赛。刘小春拉了一个难度很高的曲目,一个胡子拉撒的人仰在一角的椅子上,似睡非睡地,用两只拇指打着拍子。刘小春的演奏席惊四座,拿了第五名。为父亲的刘春已经很高兴,但他却无意在上厕所时,听见那个歪歪斜斜地倒着的老师,和另外一个人说起了比赛的内幕,他说刘小春是比赛中唯一的亮点,但因为内部操作,给他的第五已经算幸运。那就是一场与交易有关的为了小成功的比赛。 刘春说来竟然也像个伯乐,他相中了那个说刘小春是最好的人——江老师。凭着刘春流利的唇舌和近似死缠烂打的脸面,终于让江老师同意教刘小春小提琴。江老师是个奇才,也是个邋遢的人,由王志文饰演的这个角色相当到位。刘小春和江老师的相处很深入,尽管江老师不收拾屋子,丑袜子丢床底下,三四只猫在里面四处走走跳跳,可他确实是一个识才和爱才的人——一个真正的天才往往都是这样。江老师最动人的地方,是他给刘小春上的最后一课。他收拾好了屋子,将书和钢琴摆好了,与刘小春合奏了一曲…… 事情往往是这样。作为伯乐的盼望着儿子不浪费,要出头的父亲刘春,又在一次偶然的机会里遇到了余教授。余教授是一个教出了很多成功小提琴手的出色的老师,甚至,包括江老师,也是余教授的门下。话不多说,最后是,经过刘春同样的“死缠烂打”,另外,加上有着年轻美妙身体的莉莉——这是电影中的另外一个闪光点和动人线索——的帮助,终于打动了余教授,收下了刘春这个孩子,并且发现了另外一个巨大的秘密——刘小春就是他当年在火车站抛下的儿子! 刘小春卖了自己的琴,然后花二万七,买了件莉莉看上过的白色大衣。美人总会是这样,连这个刚刚进入青春期的孩子都为她动容,这就是:一顾倾人城,二顾倾人国。再说刘小春。他卖了琴,哎了刘春的打骂,那也是恨铁不成刚,仍旧还是拿起了余教授的另外一把小提琴。刘小春卖到东单琴行的小提琴被人用五万的价格买走了,那个买主就是余教授,那把琴原来的主人。 余教授能够提供一个参加国际小提琴比赛的名额,以刘小春的天才和流畅的小提琴演奏技巧,他完全可以获得这样一个机会,然而,最后他放弃了,拿着那把被妒忌他的师姐找出来的小提琴,随着他即将回老家的养父刘春去了(或许没去,电影中并没有表现出来),在火车站,在刘春、江老师、莉莉以及那么多的人面前,激情四射地拉出了那曲高难度的柴可夫斯基的“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第三乐章”…… 情节大概就是这样,然后我想说说电影里面几个让我印象深刻的东西—— 第一个是刘小春出色的小提琴演奏,有激情,行云流水般地,是一个真正优秀的小提琴手的风度; 第二个是江老师其人。王志文有着独特的随意和“邋遢”的形象,很早的时候,在我看过的另外一部电影《周末情人》里,他饰演的摇滚乐乐队主唱,让我一直兴奋到如今。江老师这个角色,是个真正天才与慧眼并重的人,是我眼里真正的高人,他也使我想起了五四时期以及以后的日子,北大的那些出色的有着很多奇妙的故事的教授们。他使我产生向往。 第三个是刘小春与莉莉的一些感人的事情。这里面自然谈不上男女的爱情,但刘小春对于莉莉的莫名其妙的好感和他的执着,以及他卖掉心爱的小提琴去买莉莉看上的高价貂皮大衣,悄悄地送给他,都是最纯洁的关于爱情的崇拜。而莉莉,这个很会取悦男人的年轻美貌的女孩,最终竟然也莫名其妙地被小春感动了,四处借钱为他筹五万元买回小提琴,还破天荒地去找了余教授,哭着求余教授收下那个曾经将琴卖掉两手空空去拜师的刘小春。我在想,我们这些成年人与成年人之间,又有着什么样的“爱情”? 第四个是江老师与刘春的一段对话。那是在刘春遇到了他认为更好的老师——余教授,想要刘小春另投他去的时候。他到了江老师家,给他备酒备饭,半巧半傻地“杯酒释兵权”。让我感动是那段对白: 江老师:你是希望刘小春成功,还是成材。 刘春:成才。 江老师:我只能教他成材,给不了他成功。 …… 江老师:刘春……你丫给我滚。 ——这是一段真实而无奈的对话。 一部好的电影,一部适合自己的电影就是如此,它能够让你记住一些东西,得到一些东西,并且还想着自己做出一些事情。有的电影让你流泪,有的电影让你忏悔,有的电影让你给你激进的力量,有的电影同样可以让你感到绝望,对生活失去信心。《和你在一起》,是一部让我开心地笑着看了很长一段,然后又陷入了深思的电影,我十分相信,它比当前流行的《疯狂的石头》要好上无数倍,它们根本就不是一个档次的作品。 《和你在一起》中的事情,部分改编自优秀的小提琴手李传韵的真人真事。最后,我想写下我找到的关于李传韵的老师林耀基教授的话: “85年北京的青少年小提琴比赛,李传韵报名参加,演奏拉罗的《西班牙交响曲》,那时候他六岁,其实只有五岁。这个小孩子居然演奏拉罗?!不可以,这样不行,这岂不是助长好高鹭远的风气,不打好基础,爱挑战高难度。我想先听一听吧,结果听下去,表现最好的是他。我说这个孩子真棒,我认为他是帕尔曼的材料。他演奏完,我建议不要让他拿第一名,他年纪这么小竟演奏这么难的乐曲,如果其他人都效法他,那便糟了,给他第二名,其实他应该拿第一名。” 是的,这就是现实。电影在现实中,现实在电影里。用我知道的另外一部电影的名字来说,就是:梦想照进现实。 |
2006.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