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的花园
2006-08-07

    花一样地开着,和春花一样的鲜活;草一样地绿着,和原野上的草一样的茂盛。但这不是春天,也不是原野。这是一位老人在自已的暮年精心侍弄的花圃。确切地说是老人依着四邻的后墙而建的菜园子。对于老人寂寥而落寞的晚年,这些维持精神的花花草草和维持生命的蔬果同等重要。
  

    老人的面容很枯萎,宛如向日葵最底部的那两匹叶子,随时都会脱离枝杆永远地贴近地面。尽管今年的雨季丰盈而漫长,风暴天气也是接二连三,但老人却始终坚持着没有放松与生命的最细微的连线 ,老人预感到子女在外面遭遇着更残酷的暴风骤雨,因为一些断断续续欲语还休的问候电话使老人焦虑重重。人穷则返本。对于陷入困境或苦难中的人来说,从生命的本源获取的力量是其它任何方式都不可替代的。于是老人更加细心地养护这些花草,老人不希望这些花草在自已的眼皮底下先于自已而枯萎。 在闲下来的时候老人就闭目想象着儿孙绕膝的时光,那是多年以前的事了,那时没有太多的电话,更没有什么网络,但却有着孩子们真实欢乐的笑脸,就象面前这些灿烂的花朵,这些“花朵”就成了老人记忆的视频上反复回放的镜头。而更多的时候,老人就对这些花草轻声地叨念着孩子们的往事。
  

     老人拒绝了儿女的多次请求,拒绝了高楼大厦的诱惑,把自已的暮年交付给这几间破烂的瓦舍。老人的理由很简单:要守住老屋故土的“地气”,在必要的时候将它补给需要它的人们。老人今天在花圃已昏昏沉沉地呆了快两个钟头了,太阳快要落山的时候,邻家小孩说老人的小儿子打来了电话,说他们一家三口马上就要回家了。老人很诧异,因为儿媳身患重病,按理是不会在这个时候舍弃大医院回到偏辟的乡村的。然而他们却真的是回来了。满脸病容的儿媳见了老人那付苍老的模样就禁不住往下溯溯地掉泪。“我以为再也见不着您了”。“别这样,孩子。回家接接地气吧,一切会好起来的”。老人把儿媳让到花丛中歇着。看着姹紫嫣红的花朵,闻着清新扑面的花香,老人的儿媳感到连日来的病痛祛掉了一半。在咳嗽停歇的间隙,老人问起儿媳的病情,儿媳说花了三、四万不见好,我是回来等…等… 的哟。年轻的儿媳不忍在老人面前再说什么不吉利的话了。
  

     接下来的日子,老人每日天不亮就起床,拄着拐仗去八、九里远的山里采来了草药,照着单方的要求配好料再煎治好,细心服侍儿媳喝下。这样的日子坚持了三年,终于儿媳的咳嗍声转移到老人的房间。也就在此时,老人的花和老人一起枯萎了。在一个夕阳西下的秋日,那两片向日葵的叶子终于悄无声息地贴进了地面。
  

     后来,老人的儿子变卖了城里的房子和轿车,用尽所有的积蓄在老人的花圃旁盖起了山村最漂亮的房子。在他们的孩子刚刚学会阅读的时候,他的父母送给他一本精美的诗集——那是印度诗人泰戈尔所著的《母亲的花园》。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