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我对落尽叶的树并不在意,也少许几分感动,直到母亲像一片落叶回归于土地,我在母亲坟茔旁裁种了五棵绿葱葱的雪松的那天,夕阳的余晖涂抹着墓地里的一座座坟墓,凛冽的寒风摇曳着光秃秃的老树,拂翻着地面上一层层枯叶。四周格外的幽静及萧瑟,不远处,在那片落尽叶子的树林间,有一位披着霞光拣柴的老人,她如同那株饱经风霜的老树,目睹她远去的背影,不由得勾勒起树与人,绿叶与生命、落叶与死去,心底里突现出一种凄美和沦桑感。同时也对落尽全叶的树,好像对生命有了全新的感悟。
树是大自然的生灵,春去冬来,花开花谢,最后走至落叶枯死,不断把它自己的一切都奉献。人生何尚又不是一棵树呢!人从降生的第一声啼哭起,那时双手紧握拳头,好像要拥抱这个世界,而在一生这个短暂而又慢长的过程中,经历着一个个春夏秋冬,面临着地震、火山爆发、水灾、旱灾等这样还那样的困难,而到最后死去时两手直直,空空而去,回归于土地。这是大自然所有生灵新陈代谢一条永恒不变的规律。我为之而感叹!
生命之树常青的,没有一片绿叶的树并不是没有生命的存在,没有生命树是枯竭的。当我走近那一棵枯树时,我感到人生的命运就像它一样,无情的岁月随时会剥夺它的生命;而当我用心触摸那棵暂时被季节带走所有叶子的树皮时,我的心仍能感到在树的生命骨子里,激情的血液在顺畅流淌,生命的火焰在滚滚的燃烧。从枝到根、从皮到髓,全身心地保持着坚忍不拔的毅力,一种忍辱负重地匍匐前进。季节可以让它失去绿色的衣裳,但永远带不走它的生命本色。
生命是珍贵的,却又多么的令人向往的。人能来到这个世界,本身就是一种喜悦和感动。因而,在极其有限生命中,何不抛弃所有的“俗缘”,潇潇洒洒的活; 对于生与死,功名与权力,金钱与女人,何不坦然的面对。对于死神,在许多人看来,佛教中的超度、轮回等等,也许只能是虚幻色彩的自我慰藉。我想我昔日并肩作战的战友们,他们对佛教领会得更为深刻,在守御祖国南疆时,面对血与火、生与死,他们献出了年轻的生命,有的还不到20岁,而今他们的英灵还飘扬在南疆的战场上。生命虽然短暂,像一声风铃,留给我们的却是沉重的思考和哲理的启迪。
人生之树,在这历史的长河里,有激流、暗礁、漩涡、险滩,有暴风雨的吹打,有寒流冰雪磨砺;会落叶、会折断、会病痛、会死去;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中依然生机盎然树是坚强的,让人赞美;而落尽了叶子的树也一样令人敬佩。它默默释放着没有绿色的生命、力量、生机、伟大和希望。
一棵无叶的树,较好的诠释着我们的人生与命运,让我们更加懂得生活的韧性,让我联想起人生的得失,命运的沉浮;想起人生如歌,人生如梦的含义。在这日新月异的新时期,在日复一日的追逐中,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撞击,多元化价值观并存,物质利益的驱动,功利观念增强的情况下,社会上难免会有一些杂音和躁音,生活也并不如我们想像的那样完美。但是,我们决不能因这些而对社会不满,对生活不平,不能因为太阳有黑子就否定它的光芒万丈,不能因为社会点滴的丑陋而否认所有的美丽。世上没有什么东西是完美的。再美丽的母亲,也会生病,除了最不孝的子孙,谁会不爱自己的母亲呢?为了是祖国母亲更加美丽健康,更加美丽;为了是生活多一份快乐和激情,少一份烦恼和忧伤。我们是否也能像无叶的树一样,坦坦荡荡,从从容容,做到有时伸屈的必要和韬略,甚至像鲁迅笔下的人物阿Q那样:“天将降大任于斯人,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这样一来,一份洒脱、一份感动、宽容和豁达便会油然而生。
生命总像落叶的树,总有花开花谢的时候。有春风得意时,也有“低谷”时,如果有一天,事业上的失败,挚爱的亲人离你远去。人生的冬天突然降临到我们身上的时候,我们相信炎黄子孙的每一个人,都能像树一样,昂起头,挺直腰,勇敢地面对现实,勇敢地接受寒潮的侵袭和洗礼,以最好的心态,深深扎在这片沃土里,默默期待着生命的另一次春天。
我知道:落尽叶子的树是人之树,人之树永远是常青不老树,永远散发出生命的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