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北京故事系列(2)
2006-08-04

住房、交通、空气、医疗、欲望、朋友、生活……

歌里这样唱:“深夜无人的地铁,仲夏夜的街寂寞正在蔓延……”
可北京,永远不会有这样的寂寞,这样的地铁……

这是一个巨大的城市,这里的规划者一厢情愿地认为人口增长率每年控制在1.4%,直到2010年的北京,还仅有1800万人居住。可事实上到目前为止北京人口已经突破1700万,这意味着北京人口统计数据中有300~400万的人是模糊的,移动中。

职员、小老板、歌者、画匠、媒体人、策划人……各色人等充塞在城市的各个角落,各种喧闹声也在这些角落弥散出来。音乐可以是天使,也同样扮演魔鬼的角色。

这里是天堂,同时也是地狱,辛酸和焦虑,喜悦和满足,还有永远不确定的未来。

2、卢亦非,准私企小老板,山东人

卢亦飞,据说这个人很聪明,想法很多。第一次听说他,是关于一个考研的故事。故事里的这个卢亦非,大学毕业以后在国内最大的一个会计师事务所工作。一年以后,他辞职考研。结果因为漏做了一张卷子,仅以几分之差和北大光华管理学院失之交臂。这是多牛*的一个同学啊……

晚上电话他,得知他最近正在为了注册自己的公司忙得焦头烂额。来北京四年了,终于要有完全属于自己的事业了,可是在海淀区工商局和海淀区政府之间来回跑了一个半月,这个公司却依然停滞在注册阶段。
“麻烦?生活上基本没什么麻烦啦,但是对外地人来说,最大的麻烦还是社会关系少。像我这种事情,要是地方关系熟,根本不是问题。”卢亦飞的山东口音很重。6月份的时候,工厂的设备和技术以及材料什么都准备好了,踌躇满志的卢准备大干一场。他开始找厂房,没有关系,只能上网找。厂房不像民宅,没有专门的中介,开发区也很贵,刚开始创业,启动资金有限,只能找农村的厂房先开工。恰巧6月份刚出台了一个政策说是禁止民宅住址注册公司,这给注册程序带来了麻烦。“我去工商局说必须有海淀区政府出具并盖有区政府公章的材料,以证明农村产权的厂房不是民宅。到了区政府,那边说从来没有盖过这个样的章,工商局也没有和他们协调过,不给盖……回到工商局,那边说,北京要建设宜居城市,你这个属于生产性企业,我们严格要求也是符合政策的,还得回去区政府盖章……”

就这样,卢亦飞只能继续在盖章和重新选择厂房中做选择了。合适的厂房找不着,盖章盖不下来,卢亦飞也不知道自己的工厂什么时候能开工,宜居城市难道只适合居住不适合发展么?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