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语如金
2006-08-04
     母亲从乡下初来城里的那段日子里,我对她甚至有点儿反感。不为别的,就因为凡事她无尽的唠叨。
  倘若我要是买件服装下顿饭馆,她总说你拿血汗钱打水漂。“成家子,粪是宝;败家子,钱如草。”
  更是摆布她在乡下的“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
  她再三告诫“丰年要当欠年过,有粮常思无粮时”你玩一把麻将,她说你玩物丧志;你逛逛舞厅,她说你不干正经等等。
  大道理一套一套地,直说的你脸红心跳,直把你嘀咕的脸烧耳麻,心里烦躁的了极点。
  对于母亲的唠叨,我实在是情绪抵触。
  我常常说:“都什么年代了?”不挥而走。
  简直与母亲拉下一条不可逾曳的“代沟”,是“苦口婆心”与“我行我素”的尖锐对立。而一度使得我和母亲的关系异常紧张。
  然而,生活中发生的一些事情,终于使我对于母亲的处世哲学开始置信并且渐渐崇尚起来。
  单位职称评定工作开始,分下来不多的指标。
  圈内的人,你争我夺,相互不让,杀机四起。我当然打算据实力争,当仁不让。
  母亲知道了:“儿子啊?好歹还是让一让,勾心斗角万万使不得。敬人如敬己,让人如让己。挣个啥?”我大不以为然。
  这年代是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不挣是傻瓜。
  可是母亲死活就是劝着拉着。
  什么“让人一寸,得利一尺”什么“一挣两丑,一让两有。”
  她的这般软磨硬泡,我也只能顺其自然了。
  却不知事情完全出乎我的预料。
  单位上的许多人为评职称,挣的焦头烂额,两败俱伤。最终职称指标竟然落到我的头上了。这的确是个不小的震动。
  现在,我重新看待和理解母亲的责备和唠叨了。
  我想了又想,母亲的唠叨哪一句不是善言良语啊!
  我们做儿女的往往挥霍着时代的优越,拒绝着长辈的传统告诫。以一句“时代不同了”便可以随随便便的穷折腾。实际是陷入了青年一代的意识误区。
  想一想,长辈们的唠叨是长期对社会生活中事物的经验结晶,她们的处世哲学何不是风风雨雨生活的经验总结。不管你爱听,还是不爱听。可以说,她们的话不能不是“金玉良言”。纵然时代变迁,但人类生活的实质不变;对真、善、美的追求不变;对勤俭持家不变;对正义的向往不变。这些永远是生活的主旋律。
  而变化的是人们的生活形式。在这种变革中,我们年轻的一代沾染了更多的浮躁与骄奢。而这一点,长辈们的观察则更为本质和真实。她们给予我们的及时的提醒以教悔,是及时的和有益的。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