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7日,湘江衡阳段全面进入防汛紧急状态。衡阳市公安民警火速赶往珠晖区东山村赛金组,与当地党员干部群众一起紧急处险。)
波诡云谲的强热带风暴“碧利斯”过去了,奔腾咆哮、浊浪排空的洪水过去了。然而,那一场场惊心动魄的抗洪战斗,那一个个抢险救人的动人故事,还有那一串串闪光的名字,却深深地刻进了历史的记忆,在千百万的人们中口耳相传。
在湘南三市抗击“碧利斯”的大战中,一大批优秀基层党员干部所展现出来的舍生忘死、英勇顽强、无私奉献的精神,铸就了人类与命运抗争的又一不朽篇章!
“决不能让洪水冲走一个群众,要死我们先死!”
7月16日凌晨1时多,已连续8小时参加营救的耒阳市水东江办事处党委书记史廷光的手机突然响起:“我是花桥村7组的,我们被水围了,快来救我们!”此时,风雨交加,洪水在5小时内暴涨了3米,水面离通往花桥村的大桥桥洞顶部不到1米高,冲锋舟一旦撞上树梢、房屋和水上的杂物,就有船翻人亡的危险。“决不能让洪水冲走一个群众!”史廷光用力拍着舟桥部队朱团长的肩膀:“走!要死先死我们!”他们开着冲锋舟消失在黑夜的洪水中。4个多小时,这条冲锋舟往返20多次,营救群众200多人。
7月15日凌晨5时,耒阳市三都镇坪州村53岁的村支部书记谢福成接到镇里打来的防汛电话,他立即把大儿子叫醒,冒雨前往村上的跃进水库查看。返回时,道路被淹,田野一片汪洋。“必须赶快通知村民撤离!”山路陡峭,53岁的谢福成开始有些吃不消,大儿子劝他休息,由自己去通知村民,但他脸色一沉:“废话,这么大的事,我这个村支书不在场,那该枪毙!我爬也要爬回去。”父子俩分头挨家挨户组织村民撤离。后来,在部队的支援下,全村2000多名被困群众全部被及时救了出来。
耒阳市遥田镇党委书记彭香英被誉为“洪水中的铿锵玫瑰”。在她的沉着指挥下,全镇沿河11个村的群众全部安全转移。7月16日凌晨3时,已劳累了20个小时的彭香英来到了新桥10组段人柱家,这位80多岁的老人不相信水会淹到他家,死活不肯离开,万般无奈下,彭香英说:“老人家,您今天如果不出去,我也不走,陪你一起淹死算了!”老人被她的真诚感动,终于答应转移。然而到下午1时,彭香英在清点转移人数时,发现段人柱不在现场,此时段人柱家的洪水已经漫过二楼,来不及多想,她连忙跟着部队的冲锋舟直奔老人家中,这时被洪水围困9个小时的老人已全身湿透,他坐到船上后,激动地说:“是彭书记帮我捡回了一条命。”
7月14日晚上,资兴市白廊乡毫山村也出现了惊险一幕。这天晚上10时,因暴雨导致全村停电,省劳动模范、村委会主任李显辉拿上手电筒冲进暴雨之中,一户户通知群众转移。叉路口组、前屋组,几十里泥泞山路,278名群众,他只用两个小时就跑遍了。到15日零时,李显辉赶到了元界分组,摸黑挨家挨户做工作。这里的8户村民刚刚转移完毕,只听“哗啦”一声巨响,他们的房屋因山体滑坡被全部冲倒,片瓦不存。村民们感叹不已:幸亏李显辉,走得及时!
为了及时通知群众转移,耒阳市上架乡党委书记曹爱祖,在道路已被水淹没、车子抛锚的情况下,赤着脚,拄着拐杖,爬过了8公里多的山路,手脚都被划破流血不止。3个小时后到达上架乡,他即辗转下庄村、界冲村、南基村、流塘村,组织一批批群众转移到安全地带。由于措施得力,转移及时,上架乡虽是这次耒阳市受灾最重的乡镇,倒房最多,但村民没有1人死亡。
在这里,我们无法一一讲述党员干部在抗洪抢险中舍生忘死的故事。但我们应当记住他们的名字———
临武县大冲乡油湾村当了20多年支部书记、因病退下来的王信林,经过30多个小时的疲劳战后,瘫倒在地,再也没有起来。
苏仙区荷叶坪村村主任、共产党员、村电站站长罗连生,为抢救村电站的集体财产,被洪水夺去了宝贵的生命。同事们听到他的最后一句话是:“你们赶快逃生,别管我了……”
资兴市何家山乡何家山村村民组长樊朋南,在这次洪灾中亲自组织8名群众转移,同时通知了40多名群众及时转移,最后自己因来不及逃避,被卷进洪流,壮烈牺牲。
“娘啊,恕儿不孝,为了抢救群众,我对不起你了!”
7月23日下午,几天前洪水滔天的舂陵江恢复了往日的宁静。住在江边的耒阳市东江口村支书资柏庭,三步一跪四步一拜把母亲送上河边的山坡入土。这位54岁的汉子再也忍不住大哭:“娘啊,我来晚了,儿如何对得住你啊!”上千人的送葬队伍无不为这对抗洪抢险的英雄母子而感动落泪。
7月16日下午4时,大雨倾盆。资柏庭正在服侍生病的母亲,突然手机响了:镇里紧急通知,大坝泄洪3500个流量,赶快转移村民!资柏庭呼地起身,对母亲说:“娘,你不要怪我啊,洪水就要来了,我不能不走,儿子是支部书记,村里上千人的生命安全,我不能不管啊!”母亲说:“娘不怪你,去吧!”资柏庭骑上摩托车,一头冲进了暴雨中。“洪水就要来了,快走啊!”一时间,在大风大雨中,到处响起他敲洗脸盆的呼声。他组织村里的干部党员挨家挨户去转移群众,有的不愿意走,资支书就强行背起他们走……这样,先后把700多人转移到安全地带。
7月19日,洪水退了,资柏庭把救灾物资分发到各家各户以后,下午方回到家里,看到照顾娘的弟媳妇在哭,他感到不妙,待冲到床头,才明白慈爱的母亲走了!资柏庭扑通一声跪在地上,任滂沱泪水在脸上横流。
宁远县天堂镇人大主席刘小珍是抗洪中的又一位巾帼英雄。洪水袭来时,不巧书记、镇长都不在家,她临危受命,负起了全镇抗洪抢险的全责。整整48个小时的连续奋战,刘小珍累得连腰都直不起来。干部们见她太疲惫,都劝她休息,刘小珍却说:“洪水没退,我不能休息。”坚持继续指挥战斗。抗洪抢险的那几天,刘小珍奋战在一线,丈夫出差在外,身患癌症的公公无人照顾,刘小珍只好把自己的妹妹叫来,陪公公到医院打针。7月15日晚上,刘小珍6岁的小孩发高烧到39摄氏度,小孩打来电话说:“妈妈,我发烧了,你回来看看我吧。”听到孩子的声音,刘小珍的心都碎了,眼泪情不自禁地滚落下来。然而,洪水肆虐,人民群众更需要她。她只好电话通知妹妹陪孩子到医院打针,自己则擦干泪水,一挺身投入到了抗洪抢险的战斗中。在她的沉着指挥下,灾区10多个村、2万多名群众的生命财产终于保住了。
持续暴雨使便江水暴涨,前临大河后靠高山的永兴县城关镇白狮村黄泥组处境非常危险,组长曹彦林接到镇村两级要求紧急组织群众转移的电话后,冒着瓢泼大雨挨家挨户动员群众撤离,少数村民没意识到灾难就要降临,恋家不愿撤离,他只得三番五次上门说服,花了4个小时才成功说服并转移了120余位村民,当精疲力竭的他意识到自己70多岁的母亲仍带着一对刚满11岁的双胞胎儿子还在家中,他快速冲进家里,怎知自己的房子突然倒塌,一家4口全部被泥石流吞没。他妻子李秀英因在广东茂名打工成了全家唯一的幸存者。全组的老百姓哭了:“他是我们的恩人哪,老天爷咋就不长眼啊!”
“洪水退了,困难没有退,我们党员干部也绝不能退!”
经过连续两个日夜的艰苦奋战,耒阳市大市乡15个村的3万群众终于全部安全转移,此时,乡党委书记郑月成已经累得直不起腰了。同志们劝他回去休息一下,他说:“洪水退了,群众的困难没有退,我们党员干部就绝不能退!”许多乡干部的妻子向乡政府打电话要人,郑月成说:“3万灾民生活生产问题重如泰山,那能允许我们回家。”上级下拨的救灾物资运到后,郑月成严令乡、村干部:不准要一粒米、一块饼干,甚至不准要一瓶纯净水,所有救灾物资必须全部分发给群众。由于组织严密,部署周到,大市乡灾民情绪稳定,社会秩序井然,没出现任何治安案件和饿着人、病坏人的现象。
“有党员和干部在,我们的心里就踏实!”这是耒阳市上架乡鼓楼村群众最朴实的话语。洪水退后,村民的粮食被洪水冲走,家里无米下锅,身上一件干衣服也没有。党员干部自觉组成救灾队,把没倒的房子里能吃的东西抢出来,安排4个人煮稀饭,集体开餐,与群众共度难关。
新市宾馆是耒阳市新市镇受灾群众的临时安置点,因灾民太多,宾馆被挤得水泄不通,群众无法得到妥善安置。新市村会计廖义生二话没说,主动邀请大家到自己家避难,他的好心让50多个群众络绎不绝挤进他的三间平房,他的邻居肖文生在他的鼓舞下也邀请了40多个人到家里安置。这一下就忙开了,群众在他家有什么吃什么,第二天廖义生家里的米不够,他便跑到粮站买来几袋。把家里所有的席子被子拿出来,打地铺给灾民睡,把自己的床铺让给老人和幼儿睡,没有衣服换,廖义生把能拿出的都拿出来。家里像做酒一样,煮了一起又一起的饭,忙得不可开交。廖义生家并不富裕,两个孩子都在读书,父亲早逝,年迈的母亲跟着他忙里忙外也毫无怨言。这两天一折腾,用了一千多元钱,但他不心疼,他说:“大伙遭了灾,我们能帮一点就应当尽量帮一点。”
苏仙区南香村1100余名群众在村干部的组织下,经过千难万苦全部转移到安全地带后。他们的吃住问题又让村干部们犯难了。就在这紧要关头,该村11组老党员、原村委会主任曹宏宇带领该组18名房屋未淹的党员找到村支书陈莲芽主动请缨,要求把受灾群众安置到他们家里去,就这样,不到一个小时,这1000多灾民群众就都被这19名党员带回了家。
“碧利斯”带来的洪水走了,“格美”又接踵而至。湘南三市的广大党员干部征衣未洗,来不及喘口气,又投入了紧张的战斗。他们正用对人民群众的满腔赤诚和辛勤的汗水,续写着英雄的故事。
稿源:湖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