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上好幼儿园 才能上大学吗?
2006-07-27
    一些幼儿园“高标准、豪华型、高收费”的办园倾向日益显现

  目前民办幼儿园和省市级示范园没国家统一收费,都是自行收费

  专家认为幼儿园收费高与一些家长的盲目攀比心理有一定关系

  新闻提示:幼教费支出的多少直接影响到每个家庭的消费结构。特别是时下名目繁多的特长班充斥各幼儿园,给一些家庭多少带来了经济冲击。

  有关负责人表示,国家对一些民办幼儿园和省市级示范园的收费是不限制的,上不封顶。由此,“高标准、豪华型、高收费”的办园倾向显现出来。

  在采访中,一些业内专家认为,幼儿园收费高与一些家长的偏颇消费观念、盲目攀比心理有一定关系。

  “孩子上幼儿园,一年下来的费用竟高达2万!”冯女士抱怨道,“我家的月收入在4500元左右,本来还不算少,但既还1000元的住房按揭又要供孩子上幼儿园,手头就有点紧了。”

  近日,许多家长都反映:沈阳市好一些的幼儿园收费很高,年缴费用超过万元,比大学还要贵,普通家庭难以承担。

  见怪不怪

  幼儿园收费高于大中小学

  家住浑南的冯女士准备把3岁大的孩子送到附近一家很有名的幼儿园。当她询问收费情况后大吃一惊:每个孩子每月需交纳托幼费为日托1500元,全托1800元,伙食费也相应为每天7元和8元,而保险费、杂费、特长班学费另外计算。

  冯女士曾经考察过几个看起来很好的幼儿园,收费均在500元到800元之间,再加上车费、特长班学费,每月也需千元左右。况且,这些园的师资力量和硬件设施相对不及高消费的“名园”。

  冯女士权衡再三,拿出自家月收入的近一半,给孩子报了名。她说:“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笔钱花得值。”

  近日,记者也先后走访了沈城多家幼儿园,发现一些幼儿园的收费相对较高,甚至高于大中小学。

  原来如此

  个别幼儿园收费上不封顶

  记者从沈阳市教育局幼教处了解到,沈阳市的幼儿园分公办、民办等形式,其中公办幼儿园实施分类管理,分为省市示范园、一类园、二类园、三类园。

  有关负责人介绍说:“目前,国家对民办幼儿园和省市级示范园的收费不限制,采取不封顶政策,国家也没有统一定价,各地幼儿园的收费标准根据当地办学成本来进行定价。而公办幼儿园中有三类的收费有明确标准,并在物价局备案。保育费每人每月的收费标准为:一类园104元,二类园85元,三类园65元。”

  由于没有收费限制,一些民办幼儿园出现“高标准、豪华型、高收费”的办园倾向,收费标准不断攀高,公办的示范园也与之相比较,高收费现象因此愈演愈烈。尤其是一些幼儿园以办“特色班”、“实验班”、“艺术班”、“蒙特梭利班”等名目繁多的特长班为由,提高费用。

  推波助澜

  “上好幼儿园才能上好大学”

  在采访中,一些业内专家认为,幼儿园收费高与一些家长的偏颇消费观念、盲目攀比心理有一定关系。

  某商场职员王艳就坚信,“孩子只有上了好幼儿园,上好小学、中学,将来才能考上好大学。”她不但把孩子送进了“名园”,还报了所有能上的特长班,每个月在幼教上的消费在1500元以上。

  记者又随机采访了30名家长,有12人认为孩子必须上好幼儿园,舍得在学前教育上投入;有11人认为别人家孩子都上好幼儿园了,自己的孩子也不能差了,经济再紧张这笔钱也得掏。有7人认为应该量力而行,不要盲目追求幼教高消费,但必要的教育是不能少的。

  目前,非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已经成了家庭的一种消费。既然是消费,就应该以自己的经济、实力来选择。多数家长只将目光盯着那些优质示范园,忽略部分收费在200元~500元的中低档幼儿园,心理上无形中产生了对幼儿园收费水平高的认识。

  经济专家认为,幼教投资占家庭可支配收入的1/5左右较合理,如果超过1/4会使家庭的消费结构失衡。本组稿件由实习记者 苏丹 采写

  新闻分析

  政府投入少 公办幼儿园在萎缩

  据教育部门统计,沈城目前幼儿园共有529所,其中教育部门办园49所,集体办园88所,社会力量办园236所,其他部门办园156所。

  而且,近几年民办幼儿园在沈阳市幼儿园中的比重仍逐年上升,社会力量办的幼儿园属于完全意义上的自负盈亏单位,收费明显高过公办幼儿园。

  一位业内人士披露,教育部“全国教育经费统计资料”显示,国家拨款的幼儿教育经费虽在逐年增加,但政府投入依然仅占幼儿教育经费的1.3%左右,只负担基本工资和日常支出。

  沈阳市某市级示范园包园长介绍:“目前,政府在幼教上的经费投入连教师的工资都很难保证。以大东区两所公办幼儿园为例,政府每年给其拨款10万元左右,据说今年政府加大了经费投入,能拨给十六七万,可是按每位员工月工资1200元计算,这笔经费还不及20多名员工工资的半数。幼儿园的日常开支、设施添置、玩具更新、环境改建、教学实验等费用在相当程度上要依靠自筹资金。”

  目前的现状表明,幼儿教育走上了以社会力量为依托的教育模式,主体发展方向是市场化已不回避。

  记者采访了一位资深教育专家,她说:“目前,民办幼儿园‘抢饭吃’,公办幼儿园不力的现象不会太长久。从幼儿教育的发展趋势上看,公办幼儿园与民办幼儿园相比,具有较强的资源优势,有科学的办园理念,这些将会被家长们逐步认可。”

  她又阐明:公办幼儿园自筹资金弥补经费缺口是不可取的。建议政府有关部门进一步全面落实素质教育计划,尽快把幼儿教育纳入到基础教育之列。例如,幼儿教师可以参照国家公务员定岗、定级等,享受一定的优惠条件。

  日前,上海市出台了一系列有利公办幼儿园发展的新举措,给民办幼儿园带来了不小的冲击,幼教模式逐步规范后,沈阳市公办幼儿园的前景将会很好。

  专家观点

  观点一 进特长班不一定是好事

  “不可否认,名园确实有着它优质的教学资源。”在省市级幼儿园工作了10多年的管老师表示,“部分幼儿园所设的特长班是对幼儿进行某种技能训练,譬如语言艺术、珠心算、记忆法等等,其内容与《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精神是相悖的,在一定程度上把孩子当成了试验品,进行强化训练,对孩子养成良好学习习惯不一定是好事。”

  “幼教就是让孩子健康成长,再聪明的孩子如果没有良好的体魄和心理承受能力,一切都是枉然。”管老师告诉记者,她们经常碰到这种情况,父母逼着幼儿学这学那的,本来挺聪明的孩子,会在一次次的挫折后失去好奇心和兴趣点。如果家长一味追求名幼儿园,只是抱着让孩子多学点东西,不输在起跑线上的话,则大可不必。

  观点二 高收费不代表高质量

  一位教育界资深人士表示,国家规定幼儿教育应以游戏为主,而一些民办幼儿园则热衷“拔苗助长”,让孩子很小就开始学习写字、算术;一些民办园只注重拉生源,而很少真正把精力放在提高办园质量、提高孩子素质上;还有,在孩子饮食、接送车辆方面,一些民办园也存在着严重的安全隐患……由此,除了给幼儿园带来一定的经济利益外,给孩子带来的教育是否得当值得商榷。

  据了解,中央教科所教育专家王化敏曾撰文指出,一些幼儿园急功近利,挖空心思,从容易看到效果的“专项训练”入手,以牺牲幼教质量为代价,剥夺了孩子最需要自由交往的时间和空间,这对孩子的身心健康、终身发展是极为有害的。有的家长甚至相信通过这些训练能提高孩子的智商。

  观点三 幼儿教育收费也该监管

  有关人士认为,建立规范的、有激励机制的幼儿园收费办法势在必行。幼儿园收费的规范和调控管理是幼儿教育体制改革的核心环节,而相关部门往往关注义务教育阶段的乱收费,对学前幼儿教育收费情况关注不足。现在义务教育实行了一费制,大学收费也要经物价审核。建议政府加大对幼儿园收费的监管,相关部门及时出台收费管理办法,以规范幼儿教育的收费行为;同时幼儿园也应明确收费的项目,防止把以各种“特色”为名的收费纳入到教育收费项目中去

来源: 华商网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