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吴先生头疼的这处房子,位于中关村的财智国际大厦,买于2003年,当时的价格是每平方米9000多元。
“原本是想自己办公司才买的。”吴先生说,由于种种原因,公司没有办起来,就将这套房子出租给了一家公司办公用。
一直到今年6月19日之前,吴先生的这套房子都没有任何问题,“每个月租金在1万元左右。”然而,北京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当天出台的新政策,却让吴先生的这套房子彻底没了生路。
这项新政策规定,从6月19日起,北京将暂停为所有登记地址是民用住宅的企业办理营业执照。
几家欢喜几家愁,此禁令一出,自住的业主鼓掌欢迎,用来投资的业主抱怨连连。
“我拿到房产证之后发现,房子的立项是公寓。按照北京市工商局现在的规定,这个房子是不能租给公司了。”吴先生说,但是这套名为公寓的房子,其户型设计却无法实现公寓的功能——房子就是一个大开间,没有隔间,没有厨房,每层只有一个公用卫生间,居家必备的煤气管道也没有。
据悉,不单吴先生买的房子这样,在财智国际大厦,房屋户型设计都是这样,而且几乎都是出租给公司了。
让吴先生不能理解的是,房子所有的审批、建设过程都是在相关职能部门眼皮下进行的,没有任何不合法之处,怎么现在突然出台了这样的禁令?
禁令是为了抑制房价?
在北京市,民宅商用的情况并不少见。据媒体报道,2004年,北京私营公司中,三分之一注册地都在住宅内。今年前三个月,朝阳区注册的公司中60%的办公地点都在民宅中。
网上调查则显示,近9成的被调查者都表示,所在的居民楼中有公司。
“政策从公布就开始执行了。”北京伟业房地产经纪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红宇告诉记者,对目前房地产市场的影响很大,业主、开发商都有很大的顾虑和疑问。
“这个文出来,我感觉跟前两年延续到今年的一系列争论相关。”尽管北京市工商局发布此禁令时称是为了维护居住环境,北京中原房地产经纪有限公司写字楼部副总监张翰坤还是觉得,大背景是要抑制过快增长的房价,而不单单是解决公司扰民这个问题。
张翰坤称,对于开发商来讲,已经受到有些政策的限制。不断上涨的房价增幅,是下一步政府调节的对象,但北京局部地区的长势仍然不低。比如说,如果按照较好地段普通住宅出租,一套100平方米的两居室,可能就能租3600至4000元;但换成商住,租金6000元是很正常的。一些手头资金相对宽裕的人,除了购买自有住房,还可能再购买一套住房出租。
“像这样用于投资的住房多了,房价的整体水平必然受到推动,导致市面上的房价不断小步快跑。”张翰坤说,但毕竟还有一些没有房子或者房子紧张的人,需要可以接受的价格改善相对狭小的生活空间。
民宅禁商缺少法律依据?
“北京市工商局的这个政策出来之后,有很多业主来咨询。”北京市英岛律师事务所副主任邓泽敏告诉记者,这个问题他自己也比较糊涂——
北京市工商行政管理局不是一级立法部门,那么他制订并发布具有普遍约束力的“6·19通知”,在程序上就存在瑕疵。而且,目前我国法律法规中尚没有针对在居民楼内开设公司的禁止性规定。只有上海、广州等城市以地方立法的方式进行了规范。
据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关于设立公司的条件之一是“有公司住所”;《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登记管理条例》规定,申请设立公司应当向公司登记机关提交的文件之一是“公司住所证明”,而该条例第二十四条对“公司住所证明”明确界定为“能够证明公司对其住所享有使用权的文件”。也就是说,法律并没有对公司住所的性质进行明确限定。
此外,2002年北京市工商局《关于在居民住宅楼内设立企业有关问题的通知》指出:“允许企业(或个体工商户)以居民楼中的居住用房屋作为住所(经营场所)从事科技开发、咨询服务、市场调研、企业形象策划、打字、复印、图文设计、动画制作和广告经营活动……”不但没有“住宅不得办公”的规定,相反,对于相关行业,北京市工商局甚至曾经允许“住宅办公”。
“治理这一问题缺少有效的法律依据。”邓泽敏认为,如果严格执行“住宅不得商用”的规定,不仅企业没有准备好,开发商、投资业主也没有准备好,基层政府相关部门及司法部门同样没有准备好。
应尽快出台实施细则
不仅对投资者,6·19禁令对很多准备创业的人来说也是一道屏障。原本创业初期为了省钱选择居民楼开公司,这个禁令一出,只能多花钱去写字楼。
据了解,北京现在甲级的写字楼大概两百四五十栋,乙级的写字楼还要更多。这些写字楼大部分处在空闲状态,很多楼的利用率只有五六成左右,一些利用率甚至只有二三成。
张翰坤认为,如果公司从居民楼搬到写字楼,从相应的级别的物业来说,成本可能增加10%到20%。
“但如果把北京市的写字楼都充分利用起来,应该能够满足很大一部分的需求。”张翰坤说,现在并不是说离开住宅就没法生存了,空间还是有的。
据了解,链家房产中介最新统计的一项数据显示,从禁令发布以来的一个月,北京中低档写字楼的成交量上涨了60%,各大中介公司写字楼的咨询量显著提高。
虽然禁令已经开始执行,但具体的实施细则目前还没有出台。业主吴先生特意咨询过北京市工商局。据他介绍,当时对方表示压力也很大,已经确定向北京市政府汇报,实施细则也会尽快出台。
有意思的是,吴先生说,他了解到,在这件事上,北京有的区可能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因为公司太多,如果都清出居民楼,会对该区的经济产生影响。
“从城市功能完善的角度来看,民宅禁商,我觉得是能够走下去的”李红宇说,现阶段的重点应该尽快出台实施细则。
张翰坤则认为,对于已经即成事实的项目,要看有没有比较妥善解决的方法——针对那种根本不能住的、以商住为对象的楼盘,应该有相应的措施。比如建外SOHO,几十万平方米是纯住宅项目,但是整个社区基本都用作办公,现在也没有强硬说让公司搬出来。
“我觉得至少不要太生硬,但对于可以住的,本身就以住宅立项,也是以住宅而设计的,但是后期由于地区的整体的发展,商务氛围的增长,导致这个地区有一定的商务氛围,自己在可以住的情况下把它转成商的,这样要还居住于民。”张翰坤说,至于这个禁令能不能把商户请出民宅,还要有一个过程。(李松涛)相关阅读
近日,北京市工商局发出民宅禁商的指令:登记注册时凡提交的《房屋所有权证》写明房屋用途为住宅的,购置的商品房购房合同中写明房屋用途为住宅(公寓、别墅)的,《房屋所有权证》和购房合同中房屋用途的表述无法辨别为住宅或商用的(如商住、综合等),均不予登记注册。业内人士分析,这将对住宅、写字楼和商铺的市场发展前景引起一系列的连锁反应。
北京叫停“民宅商用” 写字楼将会迎来利好?
近年来,因公司与居民混居造成的扰民事件是有发生。北京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本月19日起暂停对以民用住宅作为公司注册地址的营业执照审批。此举动已经出台就获得了广泛的好评。据网上调查显示,70%的人非常赞同,另有一半以上的人希望有关部门加强惩处力度。
禁止民宅办公司为商住楼敲响丧钟 震荡京楼市
挤出商业用户增加住宅供应量6000-8000元/平方米住宅受较大影响。北京市工商局下令禁租民宅办公,震荡京城房地产市场。6月19日,北京市工商局下文,开始暂停为登记地址是民用住宅的企业办理营业执照
来源: 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