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都会有老的那一天
2006-07-17
    刘桂莲:“孝敬老人是本分,也是给儿子做个好榜样”

      在郑州市二七区福华街道永安东街社区,有位在邻里间颇有口碑的“名人”——刘桂莲。56岁的刘桂莲朴实、善良,17年来,她为瘫痪的婆婆洗尿布至少6万次,用一双长满老茧的手写了一曲人间亲情——

  喂婆婆一顿饭花了70分钟

  7月6日下午,雨。永安东街社区12号楼1单元1楼。

  记者叩开刘桂莲家的大门,“汪、汪、汪”一条黄色小狗抢在主人之前,跑到了门旁。

  “小黄!”开门人轻柔沙哑、略带喝斥的女声,使小黄狗扭头进了屋。

  开门人是一位身穿枣红上衣、碎花裤子、头发高高挽起,手里还端着一个小碗的中年妇女。“快进来,看,都淋湿了。”得知记者的来意后,中年妇女把记者让进屋。她便是刘桂莲。

  刘桂莲家两室一厅,屋内舒适、整洁,几件简单的家具虽稍显陈旧,但却被打理得一尘不染。

  “您稍等一下,我给我妈(婆婆)喂完牛奶。”刘桂莲笑了笑,走进东边卧室。记者连称“不妨事”,随后跟了过去。

  “我妈有病,脸的右半部失去知觉,吞咽食物较慢,所以得慢慢喂。”刘桂莲用小勺盛起一点儿牛奶,轻轻吹凉,再放在舌尖舔一下,感觉不烫了,再慢慢送进婆婆嘴中。

  但老人却将牛奶吐了出来。“妈,不急,不急啊,我们慢慢吃。”刘桂莲见状一边帮婆婆擦一边哄小孩也似的说。

  喂着喂着,还不到3分钟老人就睡着了。刘桂莲一边轻喊“妈”,一边轻晃老人,晃醒后又接着喂。“我妈86岁,很多时候喂一顿饭都要1个多小时。”

  70分钟过后,终于给老人喂完牛奶,刘桂莲拿出一块蛋黄派,掰下一点儿,送到婆婆嘴里……“我怕婆婆营养不良,所以经常在床头放着零食。”老人床边柜子上,摆着蛋黄派、水果。

  安顿好婆婆,刘桂莲轻带上门,这才坐下谈她照顾婆婆17年的经历。

  婆婆突发脑溢血落下偏瘫

  刘桂莲原是郑州市棉纺织厂前纺车间粗纱工段的教练员,工作非常出色,1976年与丈夫李留成喜结连理后,小两口日子甜甜蜜蜜,幸福美满。

  但天有不测风云,就在她和全家尽享快乐时,婆婆孟繁荣突发大病。

  “我婆婆能保住命都是不容易!”1989年,63岁的婆婆孟繁荣突发脑溢血,医院曾先后两次下达病危通知书。经过两个多月的救治转危为安。可两年后的1991年却再次犯病,虽又经一年的治疗保住了命,但留下的后遗症,致使老人终生偏瘫。

  “我公公早在1973年就去世了,婆婆患病后,兄妹们商量轮流照顾,但他们工作都很忙,我也不想让他们操心,干脆就把婆婆接到家来。”刘桂莲笑着说,“说实话,婆婆没病的时候,对我可不是最‘好’的哦!”

  伺候婆婆“上瘾”了

  谈话间,刘桂莲的丈夫李留成回家了。提起妻子,李留成滔滔不绝。

  “桂莲为照顾我妈,真是付出太多了。”老人处于恢复期时,身体很弱,桂莲总是想方设法做些有营养的饭菜;老人不能翻身,桂莲就帮她翻身,“每帮我妈翻一次身,她都累得满头大汗”;老人大小便失禁后,桂莲从来没嫌过脏,也没发过怨言,“为我妈抓屎抓尿,擦洗身子,换洗床铺,她都干‘上瘾’了。”

  李留成转身向妻子瞟了一眼:“为不让我妈头痒,桂莲还学会了‘泰洗’呢,经常给我妈洗头,剪指甲……每到夜深人静,楼上的要是仔细听的话,都会听到我家屋里隔一段时间就会有动静,那是桂莲在为我妈换尿布,一天至少要换10次,逢阴天换的次数更多。”

  关于妻子为婆婆换尿布,李留成算了笔账:“17年了,把平年和闰年的天数都加在一起平均,每年按362天,每天把洗尿布的次数仅定为10次,桂莲已经为我妈洗过至少6万次尿布了。“而且无论春夏秋冬,桂莲总是坚持用手搓洗,说洗衣机洗不干净,时间长了还会有难闻气味,我妈垫着也不舒服……唉,我这辈子是不知该咋报答桂莲了!”1

  生母临走时未见一面

  提到自己的娘家,刘桂莲泣不成声:“同样是老人,我母亲没享我一天福,临走都没见我一面。”

  刘桂莲也是娘家唯一的顶梁柱,她有个姐姐常年生病、一个弟弟还智力残疾。刘桂莲总是在努力工作、照顾婆婆之余,挤出时间到娘家照看一眼,之后再匆匆赶回。

  1997年秋天,母亲突然去世,让刘桂莲至今也无法原谅自己:“那年8月的一天中午,姨家表弟突然来电说我母亲病了,让我赶快去医院。我当时就有种不祥预感,立即赶往医院,看到母亲已昏迷,整个下午我都未敢离开,静静守候在她身边,盼她能睁开眼睛。可我俩最终未能说上一句话……”

  “作为女儿,我又何曾不想多陪母亲。母亲在世时,我坚持把上班的公休假积攒起来,为的就是有时间好好陪她。可她有病时,我却只陪伴了她一下午……”

  李留成说,岳母的匆匆离去,妻子受到很大的精神打击,好长时间都没走出阴影!“桂莲已把她对生母那份未尽的孝心,全部都转嫁到了我妈身上。”

  “桂莲为好好照顾我妈,1998年就退休在家,始终把我妈当她的亲生母亲,她希望具有双重身份的婆婆,能成为最幸福的老人。”李留成说。

  谁都会有老的那一天

  “桂莲是那种宁可自己吃亏不让别人为难的性格。”李留成说,“我妈刚病时,妹妹曾把老人接过去,但刘桂莲不放心。桂莲照顾我妈久了,现在,老人连自己的女儿都不认识,但却一眼就能认出桂莲来。”

  “孝敬老人是本分,也是给自己的儿子做个好榜样,只要我多为别人考虑,人心都是肉长的,都会有感动的时候。”刘桂莲说,“现在好了,儿子已上班,婆婆病情也平稳了,最难的时候都扛过来了,现在只剩下过好日子了。”刘桂莲说着,笑了。

  记者问:“听说永安东街社区为创建和谐社区,要把您评为模范呢?”

  刘桂莲听后摆摆手:“都是应该做的事儿,不值一提。做那个秀干啥?”

  采访结束时,刘桂莲说:“我希望每个人都能善待老人。没有老人哪会有年轻人呢?无论谁都会有老的那一天的。”

来源:河南商报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