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殷墟申遗始末(图)
2006-07-15
郑州晚报
河南殷墟申遗始末(图)

韩国专家金秉模在殷墟评估

河南殷墟申遗始末(图)

北京时间7月12日,殷墟申遗成功前夜兴奋的孩子们


  核心提示:7月12晚10时,漫步在河南安阳街头,到处是飘扬的彩旗,人们谈论的多是殷墟申遗的话题。《郑州晚报》记者在采访中得知,殷墟在5年的申遗道路上,走得并不是一帆风顺,而是遭遇到多次挫折———因为世界遗产申报名额上的改变,安阳殷墟申报评审被延期;进入2006年,殷墟申遗进入最后时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又要求中国 对殷墟的文本进行补充。

编制文本遭遇资料难题  

  殷墟申报世界遗产工作是2001年4月被列入安阳政府议程的,截止到现在已经有5年多时间,但酝酿这项工作,从上个世纪90年代就开始了。

  1999年8月,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殷商文化学会、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原安阳师范专科学校、安阳市人民政府等单位,在安阳市联合举办了“纪念甲骨文发现100年国际学术研讨会”,在这次会议上,许多专家和学者都提出了殷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建议。这一建议得到了国家文物局的高度重视,很快把殷墟列入了向联合国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项目清单。

  2001年4月,受龙门石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成功的鼓舞,在安阳市政府召开的第70次政府常务会议上,殷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工作被正式列入政府议程,殷墟申遗正式启动。

  在殷墟申遗工作中,面临的第一个问题是殷墟申报文本的编写,申报文本作为我国政府为殷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而报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正式文本,是联合国评价殷墟文化遗产价值的依据。 安阳市文化局有关负责人介绍,殷墟的发掘整理开始于1928年,当时参与发掘研究和整理资料的专家有许多来自 国民党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在新中国成立前夕,这些珍贵的历史资料和文献被运到了台湾。获得这些资料就成了能否编出水平较高文本的关键。 如何才能获得文本编制所需要的这些资料呢?安阳市文化局尝试着与台湾“河南老乡会”的高安泽取得了联系,高安泽得知情况后非常热心,2001年8月28日,殷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办公室向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发出正式求助信函。求助信函发出后的第7天,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时务室”的叶陶静小姐便回了信,表示殷墟“申遗”是中华民族的共同荣耀,将尽力协助。不久,编制文本所需的图片就邮寄到了安阳。 在台湾同胞的帮助下,用中文和英文两种文字编制的殷墟申报文本很快完成,并于2002年1月20日报送到了联合国,得到了国际古迹理事会官员亨利·克利尔极好的评价———“安阳的文本是最好的”。

  全民捐款解决殷墟环境整治资金  

  在殷墟申报之前,殷墟周围的环境不容乐观,出入殷墟的必经之路安钢大道整日有大货车和拉煤车呼啸而过,沿街墙面脏乱不堪。殷墟周边小屯村、花园庄等村的民房和庄稼地包围了殷墟宫殿宗庙遗址,与文化遗址的景观极不相称。从殷墟宫殿宗庙遗址通往王陵遗址的道路也不通畅,而且多年失修。 于是殷墟周围的环境保护便成了殷墟“申遗”需要解决的另一个问题。在安阳市郊区的3个乡镇、6个村委会、137户村民、近百家镇企业都需要拆迁和异地安置,需要大量资金,但按照安阳市的财力,存在很大缺口。 为了保证殷墟申遗的顺利进行,2002年2月23日安阳市政府发出《关于动员全社会为殷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捐资的倡议书》,号召全体市民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倡议书》发出的第二天,正在出席安阳“两会”的安阳市四大班子领导,聚集在安阳市中原宾馆综合楼三楼会议室,举行了“市领导为殷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捐款仪式”。安阳市委书记靳绥东当场表示,领导率先带头捐款,意在为全社会做个表率,以在全市进一步掀起人人为殷墟“申遗”捐资出力、多作贡献的热潮,将“申遗”化为鼓劲加油、凝聚人心的全民自觉行动。 而市民的捐款热情也一浪高过一浪。安阳市一位政府工作人员昨日告诉本报记者,在那次捐款活动中,他捐出了200元,“当时捐款的人非常多,人们那种高涨的热情在以往多次捐款活动中从未出现过,因为大家感觉到殷墟申遗与自己生活的城市、与自己的生活密切相关”。 捐款活动持续一个多月,安阳市申遗办共收到群众捐款1900多万元,有力地推动了殷墟申遗的环境整治工作。

名额受限申遗被迫推迟  

  在完成文本编制、周边环境整治后,2002年6月24日,时任安阳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的方晓宇及有关部门负责人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代表团成员参加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在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举行的第26届年会。 会议期间,安阳方面与世界遗产委员会国际古遗址理事会主席马克先生、秘书长让·路易·鲁宾锡先生,以及中国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使张学忠、中国国家文物局文保司司长杨志军等有关人士进行了广泛接触。出席会议的安阳相关负责人信心十足,但意外发生了。 因世界范围内“申遗热”的兴起,为照顾到更多的中小国家,在这次年会上,委员会对申报项目的审批事宜进行了重大改革,主要是对一国多个项目进行限制,规定一般每个国家每年审议不超过一个项目。 因这项改革,我国申报的项目进入世界遗产名录的速度被延缓,国内竞争也更趋激烈,殷墟获得批准的时间被迫向后推迟。

  2002年6月,为了配合殷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工作,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安阳工作队开始对安阳殷墟小屯村进行发掘,除出土大量甲骨外,还首次发现了一个重达9.5公斤的商代铜块,并在殷墟宫殿区内发现了迄今所知殉人最多的祭祀坑。这些重大发现为甲骨文与商史研究又增添了新的资料。

  过关斩将成国内唯一文化遗产候选  

  2005年3月,殷墟博物馆破土动工,作为中国政府2006年申报世界遗产的唯一项目,安阳市政府加快完成各项申报筹备工作,为迎接联合国世界遗产专家8月份的正式验收作最后冲刺。 自2001年正式启动殷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工作开始,安阳市政府已完成了申报文本的编制工作,制定了殷墟保护专项法规,对殷墟环境进行了大规模的治理,在2002年遭遇世界遗产委员会规则变化之后,2005年3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通过了殷墟申报项目审查,把殷墟作为2006年中国唯一的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项目列入审议日程。而在此阶段,有1/3国家的申报项目被淘汰。

  随后,为迎接联合国专家的实地考察,以及联合国世界遗产委员会的最后表决,殷墟申遗的准备工作进入攻坚阶段:2005年3月16日,殷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工作的重点建设工程殷墟博物馆在殷墟博物苑内奠基开工。

  此后不久,中国安阳商代遗址、四川大熊猫栖息地分别申报成为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的候选项目,2005年9月26日,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委托,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ICO-MOS)韩国籍专家金秉模教授抵达安阳,对殷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进行为期3天的正式考察。金秉模听取了有关殷墟“申遗”的报告,对殷墟宫殿宗庙遗址、王陵遗址及周边地区进行了考察,殷墟通过了在第30届世界文化遗产年会上审议表决前的最后一次大考。

  最后时刻又让补充文本  

  2006年1月15日,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组织在法国巴黎召开会议,准备提交联合国第30届世界文化遗产大会的28个国家的文本中,有16个在初步审查中被退回,包括殷墟文本在内的12个文本被保留,但殷墟文本被要求重新补充。安阳市政府对此要求丝毫不敢懈怠,积极准备文本补充工作。

  当时参加会议的安阳市政府副秘书长、安阳市文化局局长李阳生事后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仍然感慨不已:接到补充文本的通知后,10多位同志非常紧张,经多方面努力,在最快的时间内又递交了补充文本,“申遗工作虽然很苦,很累,但累得值啊!因为我们是在为民族请命,为500多万安阳人民请命。这才是我个人的最大感受。”

  今年3月21日,安阳市副市长朱明和市政府副秘书长、市文化局局长李阳生等受国家文物局委托,在法国巴黎向世界遗产中心递交了关于殷墟价值、真实性、完整性和保护管理的补充文本,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组织的专家们对此非常满意。

  至此,殷墟申遗完成了接受第30届世界文化遗产大会审议前的所有准备工作。(郑州晚报记者 张锡磊 宋振科 文/图)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