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山那边有什么/只知道要不断的翻越忧愁”。诗人、摄影家匡国泰与记者1个多小时的畅谈,最后将他的生活状态和诗歌观凝练成一句唯美的诗句。这位生活崇尚自由、携照相机天南地北捕捉生命感触的诗人说:“诗是盲人手中的灯/是时光的镜子中/不老的新娘!”
一个真正的摄影家是诗人
面对诗歌与摄影,匡国泰认为,摄影更加愉悦。“诗歌很神圣,每当与诗歌接近我都会有种敬畏感。”而且,诗歌不能随手可得。“按下快门只要一瞬间,诗歌也许要8年、10年的生活积累和酝酿才能创作出来。”他认为,诗歌和摄影都取决于用怎样的眼光看待事物。对于摄影,光圈、构图只是技术性的基本准备,摄影家对生活是否敏感才最重要。在匡国泰的诗歌中我们总能惊喜地发现独特的视角,而在他的照片中又有着诗意的流淌。他肯定地说:“一个真正的摄影家是诗人。”
写诗是一种生活
“诗歌与生活、自然有关。”匡国泰说,目前诗坛的许多作者创作诗歌的经验、感觉只是从杂志、报纸等纸媒体获知。“有些诗歌无论玩得多玄乎,最终不能打动人。”因为写诗是一种生活,是生活多年积累后心灵的触发。说到这里他又将摄影艺术与诗歌联系起来。匡国泰在法国参观马克·吕布《50周年摄影回顾展》时,其中一幅摆放在重要位置的作品给匡国泰很大的触动。在这幅照片中,参观者看到的是公园前粗糙的石桌上放着一个扎起的食品塑料袋。这位在全世界摄影界产生过巨大影响的摄影家,他的镜头往往伸向一些细微的生活细节。匡国泰认为,他的诗歌、摄影也不会追求重大的事情,他关注最细小,但与人类密切相关的事物。“那些细小、平凡,似乎可以忽略的东西,往往很重要。”
诗意是陌生化的结果
匡国泰的旅行散文集《湘西蜡染书》将于明年上半年出版。从诗歌到散文创作,这位“听从天籁的呼唤、诗歌的召唤”的诗人似乎越来越疏远诗歌。匡国泰认为对于诗歌只是表面的疏远,而实际上心灵更加靠近诗歌。“离什么东西近了/肯定离什么东西远了/离什么东西远了/肯定离什么东西近了”。“20年的诗歌创作,分行、压韵,表面的形式让我感觉迟钝。而且,当前诗坛很少有让人眼前一亮的诗歌,表面的疏远也是我对诗歌现状的麻木。”他认为,诗意其实是一种陌生化的结果。最后,谈到诗人应该为诗歌做些什么?匡国泰说:“不论在哪个年代,诗歌永远只有一个使命,就是把人类最美好的一面展现出来。”随后,他笑着补充,“如果诗歌揭露丑恶,也是为了捍卫美好。”
来源:红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