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出走只留下一个背影
2006-07-06
   亲属猜测因经济和家庭原因 儿子不堪思念之苦来京寻母

  “母子连心,

虽然北京很大,但是我相信总有一天我和母亲会在北京的某个角落相遇。”昨天,来北京寻找母亲的内蒙古小伙杨光向记者讲述了他的故事。从4岁开始,杨光的母亲因夫妻不和离开了儿子。杨光13岁时,和母亲从新联系上,靠母亲寥寥数封书信和电话度过了少年时期。6年前,杨光的母亲遭遇车祸,之后就彻底与儿子断了联系。一年前,杨光来到北京,走上了寻母之路。

  母亲出走只留下一个背影

  记者眼前的这名21岁的年轻人看上去远远不像他的名字那样“阳光”,特别是当说起母亲时,杨光低下了头:“从4岁到15岁,我都不知道母亲长什么样子。‘母亲’这个词在我头脑中只是一个符号而已,我体会不到什么是母爱。”

  4岁那年的一个周末,杨光和奶奶、母亲一起去教堂做礼拜,在前往教堂的路上刚好路过火车站,突然,杨光看见母亲飞快地跑进火车站,上了一列火车。那时杨光还太小,他几乎没有记住当时母亲的模样,唯一的印象就是母亲跑进火车站的背影,这个背影让杨光记了整整10年。

  母亲信件儿子贴身珍藏

  杨光有三件“宝贝”,其中两件是母亲的来信,另外一件是他从姥姥那里要来的母亲的照片,杨光始终贴身携带着它们。

  13岁那年,即将升入初中的杨光在邻居的鼓励下主动给母亲写了信,而这个地址也是邻居通过杨光在内蒙古的姥姥家才找到的。就这样,已经10年没有母亲消息的杨光终于和母亲取得了联系。当年春节,杨光在姥姥家与分离10年的母亲终于又见面了。杨光说:“原本我以为我会激动地抱着母亲大哭,但是没有,我只是仔细地看着她。直到那会儿,我的脑海中才有了母亲最完整的形象。”随后,杨光得知母亲在北京已经组建了一个新的家庭。

  过完春节,母亲回北京了。这之后的每一年,杨光只能有一两次与母亲见面的机会,其他的时间杨光最期待的莫过于母亲为数不多的来信和电话。虽然母子分离,但是母亲的每一封信寄来,杨光都如获至宝。在信中母亲写道:“你的生日我从来都没有忘记,可也没法给你过,你明白吗?你现在生活在一个不完整的家里,你要学会自立、坚强,克服种种困难。”虽然母亲很少和杨光见面,但这些信件足以让杨光的生活充满阳光。

  儿子寻母一年未果

  1998年,杨光的母亲在驾车从内蒙古回京的途中发生车祸,受了重伤,这是杨光最后一次见到母亲。之后,杨光的母亲再也没和儿子联络过,彻底从儿子的生活里消失了。杨光说:“小时候10年没见母亲我都不恨她,但现在我有点恨了,我只是希望听到她的一个电话,绝不打扰她的生活。”

  去年3月15日,已经6年没有母亲任何消息的杨光,凭着母亲的寄信地址来北京找她。他只知道母亲叫马金凤,在北京组建家庭后和丈夫做水暖生意,先后在团结湖路30号楼和张自忠路8号生活过。到北京后,杨光连夜赶到这两个地方找母亲,但最终都无功而返。

  昨天,记者按杨光给的联系方式联系到了他舅舅家,他的舅妈告诉记者:“杨光的母亲会给杨光打电话的。”当记者问是否有难言之隐,让这对母子难以相见时,其舅妈表示,也许是出于经济和家庭两个方面的考虑,杨光的母亲才会选择“消失”的方式。记者始终没有得到杨光母亲的电话

来源: 北京晨报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