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件已经渗出碱渍的短袖上衣,一条看不出时令的裤子,一双应该是冬天才穿的皮靴,身上斜挎着写有“感恩中国”字样的背包和相机,骑着一辆破旧的自行车:这就是张仁杰给记者最初的印象。而就是这样一个23岁的安徽年轻人,在北京,在不到两年时间里,用自己的力量救助了他自己和数不清的人们。
在“壁橱”中经营“感恩中国”
有着70多个乞丐朋友,为福建的一对兄弟筹钱治腿,为东北的大妈找到了阔别已久的家,为救助一个沿街乞讨的老人他深夜里走遍北京的大街小巷……张仁杰的身边有着太多的“感恩”故事。
尽管听说了他生活条件的艰苦,但亲眼看见他居住地的窄小时,记者还是被震惊了:没有一扇窗的小屋看上去不会超过3平方米,一台电脑和许多书籍挤占了本来就不大的空间,里面仅仅能容纳一人,睡觉时需要爬到头上然后翻开木板才能躺下。尽管门口写有“感恩中国”的纸上贴着他的联系方式,但记者仍难想象这个“屋子”就是他工作、生活的地方,因为这里看上去更像是一个自家的壁橱。
然而,就是在这样狭小简陋的小屋里,张仁杰破旧的电脑艰难地维持着“感恩中国”网站的运营。他把自己见到的各类需要帮助的人的信息,经过仔细整理,发表在网站上,期待着人们的救助
张仁杰的感恩中国办公室,其实是楼梯下隔出的一间只有1米宽、1、8米长的没有窗户的小房间,月租金50元,小得连一个人转身都困难,一个钉在墙上的小书架、一张小书桌、一把小椅子,占据了全部的地面空间
感恩中国邮箱。张仁杰利用这个邮箱接受到很多求助信件
每接到求助电话或者是接到捐款资助的电话,张仁杰都会认真记录,进行统一安排
张仁杰将布娃娃送给宋丽丽。“一般孩子都有布娃娃,她连玩具都没有,所以我就经常带一些好心人寄的衣服玩具送给她,十来岁的小女孩是十分渴望有些东西的。”张仁杰向记者介绍
通过“感恩中国”这个网站,儿童希望基金和保洁公司为王雪萍提供医疗费。如今王雪萍在东直门医院接受治疗,腿治疗完成了。记者在医院看到王雪萍的时候,她的状况良好,说她感觉自己进步了,不久就应该像正常孩子一样能走了。
来源: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