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中国三个消费世界
2006-07-02

    差距已成为消费中国最重要的标签之一,而阶层化已成为城镇居民消费的显著特征。

    中国国情研究会的报告说,一个中国里,已经有三个消费世界。消费中国的“第一世界”已经是一个为了自我享受的“需求”世界;另一端的“第三世界”则是一个“清贫型”的消费世界,他们面临的最大问题是“想买但没有钱”;而那些“奋斗的小白领”所处的“第二世界”,虽已超越衣食之忧,但满足却是很大的问题。

    中国国情研究会秘书长张仲梁说:“平均数掩盖了很多问题,掩盖了相当一部分人的强大购买力问题,也掩盖了很大一部分在温饱线上挣扎的人的问题。”

    张仲梁是上述报告的主要撰写人。这份6月29日发布的报告,由中国国情研究会和万事达卡国际组织联合调查完成,调查了北京、上海、重庆、西安、沈阳、青岛等十个发达城市。

    在报告中,张仲梁和他的团队没有研究分析那部分“在温饱线上挣扎的人”的消费状况。因为张仲梁认为“对于他们最重要的是‘脱贫’而不是‘消费’”。

    张仲梁说:“‘第二世界’在过十人一面的同质生活,而‘第一世界’却在过一人一面的个性化生活。”

    在他们的研究中,“第一世界”是指那些有高等收入支持的消费群体,占调查目标城市居民的15%;有中等收入支持的消费群体被归结为“第二世界”,而15-64岁之间以工薪阶层为代表的城市大众消费居民,作为城市消费者的主体,占相应城市人口的80%。家庭年收入在6万元至8万元,则成为这两个世界的分野。

    “第一世界”群体会经常出入酒吧、咖啡馆、俱乐部、电影院,购买新潮的数码电子产品,他们享受精英化、数字化的日常生活。

    这是一个最具购买力的人群,他们秉承消费主义,而不是压抑消费。

    “第一世界”家庭的冰箱往往很大,里面有各式各样的食品和饮品,而在冰箱旁边的酒柜则是各式各样的酒。事实上,旅游、车辆日常支出、时尚、数码产品、休闲娱乐、社交构成了高收入群体的主要消费意愿。

    对于“第一世界”,汽车是必需品。报告调查发现,在“第一世界”中,90%的家庭拥有汽车,尽管大多数的价位都是在10-20万之间。

    “第一世界”对时尚的追求很高,70%以上的人都购买过时尚杂志、服饰、手表和香水。

    张仲梁和他的同事发现, 15万和24万分别为“第一世界”的境外旅游消费拐点和进口轿车消费拐点。年均消费总支出超过15万时,“第一世界”选择境外旅游的人数会迅速增加;而年均消费总支出超过24万时,“第一世界”购买进口轿车的人数则会迅速增加。

    对于“第二世界”,住宅、教育、旅游构成了三大消费意愿。

    调查显示,三分之一的“第二世界”居民计划在未来一年内购房,7%计划在未来五年内购房;而且有高达6成的人打算买一般商品房。对于“第二世界”来说,家庭储蓄是购房资金的主要来源。

    教育支出在消费领域的重要性并不次于住宅。13%的“第二世界”家庭的最大支出项目是子女教育。报告说,“第二世界”之所以在银行里存钱,甚至降低自己的消费倾向,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应付子女教育、住房、医疗和养老方面的支出。

    他们的最大娱乐可能是看电视,尤其是电视连续剧。这一点与“第一世界”的家庭不一样。报告说,新闻节目的收视指数达到了78%。交通信息的收视指数也达到了59%。

    旅游是“第二世界”日常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报告数据显示,以季度为观察周期,有过旅游活动的要占“第二世界”人口的13%。

    但是,对于他们来说,汽车是一种奢侈品。即使在旅行当中,火车和长途汽车是他们最主要的交通工具。

    显然,“第一世界”人数不多却掌握着消费资源的大多数,主导着消费社会的走向。

    但是在张仲梁看来:“‘第一世界’也许能代表未来,但在中国,真正能说明现在的是‘第二世界’。他们是人数上的大多数,他们的消费生活其实是今日中国最为真实的生活。” (来源:经济观察报)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