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健康侵蚀身体 珍爱生命待何时?
2006-06-27
北京知识分子平均寿命从10年前的58—59岁降至53—54岁新闻工作者在40-60岁年龄段有78.6%的人死亡,平均死亡年龄为45.7岁;疲倦、莫名的烦躁,易生病;白天犯困,晚上睡不着……

  不知不觉中,“过劳死”、职业枯竭症,亚健康状态正悄悄侵害我们的身体,《珍爱生命,更待何时》提醒您劳逸结合,注意健康。

  上海社科院的《社会科学报》数据显示:北京知识分子平均寿命从10年前的58—59岁降至调查时期的53—54岁,比第二次全国人口普查时,北京市平均寿命75.85岁低近了20岁。在上海地区,1994年调查的科技人员平均死亡年龄为67岁,较全市职业人群早逝3.26岁,其中的15.6%发生在35-54岁的早逝年龄段。

  2002年上海10家主要新闻媒体联合调查显示:新闻工作者死亡年龄集中在40-60岁这个年龄段,其比率为78.6%,平均死亡年龄为45.7岁。

  1983年进行的有关调查显示:中年知识分子的死亡率是老年人的二倍多,近年来又有上升趋势。据《科学报》报道,1986年,中科院北京地区有38名科技人员去世,其中23名正值中年。20世纪80年代的“蒋筑英现象”曾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当前,城市“过劳”人群已从20世纪80年代的中年知识分子渗入到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中年骨干身上:如白领阶层的“49岁现象”。

  从这些信息不难看出,知识分子当中英年早逝的现象极为普遍。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据有关专家介绍,工作过于辛劳、工作压力过大是主要原因,因此导致许多人长期处于一种亚健康状态。所谓亚健康状态是指介于健康与非健康之间的一种身体状态,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总是感觉疲劳,经常失眠,容易烦躁、发火等等,而到医院却又查不出什么病来。

  从事亚健康研究多年的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亚健康治疗康复中心主任陈复平告诉记者:一些管理阶层、特别是中高级的管理人员,经商人员,演员,文艺工作者,医生尤其是妇产科医生和外科医生,这些人群中亚健康的比率相对要大一些亚健康人群在我国的比例不容忽视。

  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亚健康治疗康复中心主任陈复平:亚健康在不同人群中有不同的比例,比如我们曾经在一个外资企业进行过一个调查,发现在一百个人当中,大约健康人群仅占21%,疾病人群大概占9%,两个加在一起大概是30%,剩下的70%就是亚健康状态了,在农民中亚健康的人群大概占40%到50%。总体来讲,估计亚健康人群占总人数的50%到60%。

  对于那些奔波于职场上的人来说,亚健康状况反映在工作中,就会出现为一种所谓的“职业枯竭”的状态。多年从事职业枯竭方面研究的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教授许燕认为,职业枯竭其实是现代社会的一种职业疾病。职业枯竭,是由于职业压力,给人带来的身体和心理的一种被耗干,被燃尽的一种感觉。概括而言,职业枯竭就是由于巨大的工作压力,导致身心疲惫的一种状态。

  当今社会中,由于工作性质的不同,容易导致职业枯竭的人群也有所区别。究竟什么职业的人容易产生职业枯竭呢?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教授许燕指出:第一个高发群体是助人职业的,第二个高发群体就是高工作压力群体,例如白领阶层,还有比如说记者,以及一些正处于发展阶段的创业公司里的职员,他们都容易出现职业枯竭。她同时指出:在这种情况下,年轻人只有不断地学习,充实自己的知识库,才能消除这种疲倦的心理情绪。

  不管是亚健康也好,还是职业枯竭也好,其实都是关于健康的话题。

  有一句俗话叫做“人生而为劳动,犹如鸟生而为飞翔”,但是过度地工作有时所付出的代价却是致命的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