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调理是预防“过劳死”最好的办法
2006-06-27
   “过劳死”有哪些前兆

  俗话说,人有生、老、病、死,这是生命延续的一个过程。北大医院中西医结合科张学智教授说,“过劳死”没有这个连续的过程,是直接跳到了死,但这个跳的过程里,有一个“物质基础”。张教授认为,“过劳死”不是空穴来风,肯定有一个潜在的原因,何况我们现在还存在很多遗传病不能治疗,还有一些病我们甚至还没有发现。

  那么“过劳死”的这些“物质基础”,或者说“隐患”都表现在哪儿呢?张学智告诉记者,这个“物质基础”包括的内容太多了,亚健康和慢性疲劳综合症的所有内容都应该包含在内。

  哪些症状出现后,就要警惕“过劳死”了呢?张学智认为,出现以下情况就要留意了:浑身无力、容易疲倦、头脑不清爽、思想涣散、头痛、面部疼痛、眼睛疲劳、视力下降、鼻塞眩晕、起立时眼前发黑、耳鸣、咽喉异物感、胃闷不适、颈肩僵硬、早晨起床有不快感、睡眠不良、手足发凉、手掌发粘、便秘、心悸气短、手足麻木感、容易晕车、坐立不安、心烦意乱。

  中医调理是最好的预防办法

  在“过劳死”的死亡原因中,除了潜在的“物质基础”,劳累是不可否认的重要因素。张学智说,人体就像“弹簧”,劳累就是“外力”。外力超过弹性所承受的限度和作用时间过长时,弹簧会发生永久形变;当劳累超过极限或持续时间过长时,身体这个弹簧就会产生永久形变,导致老化、衰竭、死亡,所以每个人都要小心地保持它的弹性、不要超过它的弹性限度为好。因此,适当的休息和减压是保持“弹力”的良方。“过劳死”只有预防。张学智告诉时讯记者,“累”病没有特效药,病程越长越难治,病程要是超过三四年的话,治疗会相当困难。为此,要避免此症的痛苦,要防止“累死”,最重要的还是预防,避免长时间的极度紧张和精神负担过重。张学智认为,预防“过劳死”除了注意张教授说,我们通常说患了疾病,但在古代“疾”与“病”含义不同。“疾”是指不易觉察的小病,如果不采取有效的措施,就会发展到可见的程度,便称为“病”。这种患疾的状态,在中医学中称“未病”。“未病”不是无病,也不是可见的大病,按中医观点而论是身体已经出现了阴阳、气血、脏腑的不平衡状态,而这些正是所说的“过劳死”的“基础病症”。中医调理强调的“未雨绸缪、防患未然”是预防“过劳死”的最好途径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