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健康”与“过劳死”
2006-06-27
    多数中年知识分子长期“五不一干”

  不看病不检查不休假不疗养睡不足带病干

  蒋筑英,一位出色的光学研究者。1982年6月14日深夜,他因腹痛难忍被送进医院,于次日下午去世,终年43岁。他的英年早逝引起社会和国家领导人对知识分子待遇问题的重视,从一定意义上讲,蒋筑英的去世成了中国知识分子待遇得到提高的一个起点。

  时隔20多年,青年科学家胡可心于2001年38岁时去世,此时,他已是中国科学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家重大基础研究项目首席科学家助理。

  熟悉胡可心的人如此评价他平时的工作状态:废寝忘食,呕心沥血。比如,他所在的声学所为照顾科研人员的身体,规定晚11点以后办公室必须熄灯。但如果没有人催,胡可心时常是一个通宵接一个通宵地工作。

  他去世后,媒体援引医生的话说:由于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最终没能挽回他的生命。

  是什么原因让这些社会精英们遭遇如此悲剧呢?据医学专家多年的研究成果证实,英年早逝者91%是因为后天自身的原因。

  知识分子英年早逝的主要原因,不能不说是牺牲在亚健康的沼泽里。以新闻工作者为例,在知识分子中,他们是工作节奏快、压力大、任务重、亚健康分布密集的人群。近两年新闻界噩耗不断,60岁的原新华社社长郭超人、50岁的《楚天都市报》总编辑杨卫平、51岁的《海南日报》总编辑邹爱国等相继去世。近年上海10家主要新闻单位联合开展的大规模调查表明,去世的新闻工作人员中,死亡年龄集中在40岁至60岁这个年龄段,占78.6%,平均死亡年龄为45.7岁。更令人警醒的是,在职人员中,健康者仅为18.4%,患病者为8.9%,其余不同程度处于亚健康状态。

  今天的中年知识分子同时遭遇到两个致命的转型期:社会转型和身体转型。社会转型使他们焦虑,身体转型让他们多病。我国“英年早逝”悲剧大都发生在45~55岁年龄段的中年知识分子身上。过劳死和亚健康已经成为他们这一代人的两大共性问题。可以说,他们是累倒的一代。

  知识分子的中国式早逝有如下特点:“过劳死”共同特点是工作时间过长,劳动强度加重,以致精疲力竭,突然引发身体潜藏的疾病急速恶化,救治不及而丧命。

  亚健康

  亚健康是病前状态、临床前期、疾病先兆。出现亚健康就是给健康亮了黄灯,只要注意还是可以恢复的。但可悲的是,许多知识分子却在亚健康的沼泽里越陷越深,最后失去了健康甚至生命。不久前,北京1866名知识分子接受了体检,结果显示,患有高脂血症、脂肪肝、高胆固醇血症、肥胖症、白内障、高血压病、癌症等疾病者的比率竟高达84.6%,尤其是40~59岁组的患病率高达90.4%。

  带病干

  专家认为,如果知识分子不注意调整亚健康状态,不久的将来,这些人中的2/3将死于心脑血管疾病,1/10将死于肿瘤,1/5将死于因吸烟引起的肺部疾病和糖尿病等代谢障碍性疾病以及过劳和意外,只有1/10的人有希望安享天年。

  职业病

  在国际医学界,许多发达国家已把其列为职业病。例如亚健康的一种表现,由于坐姿工作时间过长,造成肌肉劳损,又称“颈、肩、腕综合征”,在许多发达国家都列为职业病,并且高居职业病发病率的榜首。由于亚健康过度疲劳造成的猝死被俗称为“过劳死”,在日本属于职业病的范围。日本之所以把“过劳死”定为职业病,是因为他们分析了100名“过劳死”者的情况,其中90%是长期每天工作14小时以上。

  不休假

  以上海新闻工作者调查结果为例,国家早有明文规定的公休假制度只有6.9%的人全部享用,还有21.2%的人部分享用,而高达64%的人没享用公休假。究其原因,在市场经济中,每个人面临的残酷竞争压力是一个重要原因,平时做不完的工作让知识分子们陷在亚健康的沼泽中无法抽身。

  不锻炼

  许多调查结果表明,近一半的知识分子生病照常坚持上班;近八成的人很少参加体育锻炼,近半数人睡眠质量和睡眠时间无法保证,许多人缺乏自我保健意识。

  相关调查报告

  调查一:据中国国际亚健康学术成果研讨会公布的数据,目前,中国人70%属于亚健康人群,而其中的70%左右都是知识分子。

  调查二:上海社科院最新公布的“知识分子健康调查”显示,在知识分子最集中的北京,知识分子的平均寿命从10年前的58-59岁降到调查时期的53-54岁,比第二次全国人口普查(1964年)时北京人平均寿命75.85岁低了20岁。

  调查三:新华社一项研究表明,上海市有高级职称的中年知识分子中,大约75%的人属于亚健康人群。

  知识分子七成多亚健康

  早逝科技人员:集中于35-55岁

  死亡新闻工作人员:平均年龄45.7岁

  公务员、新闻从业人员、教师、科技人员,这些行业,中年知识分子的健康问题到了令人十分担忧的地步:科技人员在35岁-55岁就英年早逝的比例偏高;在死亡的新闻工作人员中,死亡年龄段高度集中在中年人群,40岁-60岁这个年龄段占79%,平均死亡年龄为45.7岁。而在职人员健康者仅为18%,患病者为9%,其余不同程度处于亚健康状态。

  亚健康的表现大致有身体乏力、睡眠不稳、记忆衰退等。颈椎、腰椎长期积劳成疾也是这一人群的主要健康特征

来源:四川新闻网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