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毒儿戒毒无颜对亲人 妈妈仁爱绝不放弃
2006-06-27

 

        毒品,就像从潘多拉的魔盒里放出的恶魔。谁一旦沾染上它,就会被它卷走财富理智,夺去健康生命,打破安宁幸福。

  昨日是“6-26”国际禁毒日,我们忍不住要讲述一些关于毒品的、令人心痛的悲剧。希望读者朋友远离毒品,选择健康。

故事1 儿子吸毒,妈妈怀念从前

  前日,家住都江堰的文大姐起了个大早,她默默地收拾好衣物,将还打着点滴、一瘸一拐的儿子扶出了门。在儿子因戒毒失败4次跳楼,无数次割腕、剖腹自杀后,她已经心灰意冷。她把儿子送到乡下自生自灭,可不到中午,她又把儿子接了回来。她舍不下,她说只要还在世,做母亲的就不应该放弃儿子!

  文大姐的儿子今年30岁了,却因为毒品的残害,智力像个10来岁的孩子,尤其是在一次手术后,完全变了一个人。

  文大姐说她的愿望很简单,就是儿子能守在她身边,什么都不用做,哪怕只跟她说几句话也好。可就连这点,她含辛茹苦养大的儿子也做不到。儿子除了在家里关着门发呆,就是想尽办法出门找毒品。一旦狂躁起来六亲不认,几个壮汉都拉不住。她自己的门牙就被儿子打掉了两颗。

  文大姐多么希望时光能够倒流,能回到儿子吸毒以前,一家三口其乐融融。

故事2 多次戒毒,无颜面对亲人

  如果不是那次好奇的尝试,他现在应该是个百万富翁。37岁的杨君(化名)戒毒多次,每次一回到原来的生活圈子,就开始复吸,之后又戒毒,周而复始。

  这一次,他因吸毒被劳教。劳教所有一间毒品考验室,里面放满了价值上百万的毒品,学员们一伸手就可以拿到,但却不能动手。一开始,杨君见到毒品就满脸通红,心跳加速,现在他内心平静,不再有想拿的冲动了。

  虽然他从生理上已经成功戒掉毒瘾,虽然他嘴上说自己有信心不再复吸,可他仍无法面对失望的母亲,年幼的儿子和周围人异样的鄙视眼光。

  1998年,他在云南做生意时,碰到朋友的舅舅到云南戒毒。看到对方毒瘾发作那种痛不欲生的样子,他第一次对毒品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仅仅尝试了一次,脑子里对毒品就有了深刻的记忆,再也抹不掉了!”接下来,他再也无法自拔,无心打理生意,公司的效益也每况愈下。

  他惟一遗憾的是,母亲从来没有写过信给他。他说自己能理解母亲,毕竟他让母亲伤透了心。

  昨日下午,记者在某高校的教师宿舍里找到了杨君的母亲。她听说是关于杨君的事,连门都不愿开,只隔着门上小孔冷冷地说:“他说啥嘛?他的什么我都不想说了。”

呼吁:回归家园,需要社会关爱

  “吸毒是一种违法行为。”成都戒毒劳教所三大队队长吴正君说,吸毒对个体的器官功能伤害很大,吸毒者无法戒掉毒瘾有一个很大的原因:生理上的需要。他说,吸毒者第一次吸毒时,毒品已经打破了体内的平衡,为了取得平衡,就需要再次吸毒。

  在吸毒的过程中,他们往往被社会抛弃,更重要的是被家庭抛弃,失去了精神支柱。这也是很多吸毒者复吸的重要原因之一。

  成都戒毒劳教所总结了一套“学会拒绝毒品”的心理强化训练办法,还建立了“回归家园”医院。吴正君认为,一旦发现吸毒情况后,千万不要回避,时间拖得越久,对毒品得依赖性就越大,戒掉的可能性也就越小

来源:成都商报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