瘦小姑娘火线练成精兵
初到北京时,梁会兰只是一个19岁的瘦小姑娘,细纱车间的师傅都犯嘀咕:这样一个小姑娘干得了挡车工这么苦、这么累的活吗?熬过最初的手忙脚乱,她很快就适应了车间里飞转的纱锭、隆隆的机器声和飘舞的银絮白花。
为了练手艺,梁会兰的手掌磨出了茧子、手指勒出了口子。脱离师傅独立后,一个人看不过来那么多台机器,加上操作要领还掌握得不熟练,她忙乱得顾不上吃饭喝水、上厕所,“一天下来腰酸背痛,话都懒得说,差点不想干了。”过渡期过了,技术熟练了,之后,梁会兰连续七年获得厂级“操作能手”的称号,成为了一名操作尖子、生产骨干。
临产也要送老人最后一程
1996年,梁会兰参加了车间团支部的“学雷锋小组”,开始照顾孤寡老人赵桂珍。多年来,她坚持每周两次去看望老人,帮着买菜、做饭、洗衣服,还给老人拆洗被褥。母亲节,她记得给老人送上一束鲜花;中秋节,她买来饮料、水果、月饼和老人一起赏月。每次放假回家前,她都先安顿好老人的生活才安心走。老人有时候在家里念叨:“怎么小梁还不来?”前脚念叨着,后脚梁会兰就进门了。
2001年,赵桂珍老人因为青光眼住进了医院,梁会兰跑前跑后又是挂号,又是拿药,从清晨一直忙到夜里快1点,看到老人睡实后,才回到宿舍。第二天一早,她又趁公休赶到医院,忙前忙后,悉心照料,病友都以为梁会兰是老人的孙女。赵桂珍老人后来因心脏衰竭离开了人世,那时候梁会兰即将临产,仍然执意要送老人最后一程。
照料孤寡老人不是为了钱
赵桂珍老人去世后不久,梁会兰又结识并精心照料了一位78岁的孤寡老人和一对老年残疾夫妇。
很多人不理解梁会兰,说她是图名图利,梁会兰听到了也只是淡淡一笑。“我家不在北京,所以有空余时间关心和照顾其他需要帮助的老人。”有一次,有人托车间工会主席找一个细心又本分的人,去照顾一对没儿女的老人,承诺如果照顾得好,老人就把房产赠给他。工会主席直接就找到了梁会兰,她却一口回绝。“这样好像是图什么似的,心里不舒服。”梁会兰对记者说,“其实,邻里一起住是缘分。我是年轻人,我觉得这样帮人挺快乐的。”
来源:北京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