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躲在家里避暑,两个女孩子一边喝果汁一边倒躺在沙发上闲聊,不晓得怎么就聊到小时候玩儿的游戏……你小时候都玩儿什么游戏呢?大家一起来怀旧吧!
1,迈步(小A小时候最喜欢的游戏,一拨两拨,拨的我头疼……)
很简单的游戏,两个人就可以玩。分成两拨,第一拨的人分别从起点尽自己最大努力向前迈步,一般从一步开始,最后一步的时候只有迈步的腿可以落地,然后靠那条腿单腿站定。等第一拨的人都站好以后(可以互相扶携),第二拨人重复第一拨人的动作,唯一不同的是比第一拨人少迈一步。然后第二拨的人要尽力在金鸡独立的情况下把第一拨的人都推得双脚落地。如果全部推倒了,则换第二拨人迈步第一拨推;否则第一拨人就可以升级,即比刚才多迈一步。
小A说这是一个很安全的游戏,不过曾经有一次被一个大她4、5岁的姐姐从后面扑倒磕得膝盖鲜血直流。嘿嘿,小A小朋友估计被推倒好多次,要不膝盖处怎么伤疤那么多……
2,木头人(我小时候常玩儿)
这大概是最简单的游戏了。大家手拉手,嘴里说着“我们都是木头人,不许说话不许动,看谁的立场最坚定”,说完最后一个字大家就散开,都保持不动的姿势,最先动的算输。呵呵,现在觉得可能是最无聊的游戏了,可是那时候玩得好是津津有味。
3,红灯绿灯小白灯
手心手背~,Ok,选出唯一一个跟大家不同的人做灯柱,背对大家10米开外站好,嘴里连续念叨着“红灯绿灯小白灯”,并不时回头。大家要趁她没回头的时候借机向她摸进,以拍到灯柱为赢。如果给Ta看到你前进了,则换你做灯柱。
4,藏猫猫
地球人都会的游戏
5,猜职业(动作)
这个游戏至少四个人才好玩。由一个人A蒙住另外一个人B的眼睛,其他人从她们面前走过,边走边做动作,比如刷牙啊伸懒腰啊什么的,由A来告诉B经过的人在做什么,但是不告诉他是谁在做那个动作。所有人都走过以后,A会问B做某某动作的是谁啊?如果B猜对了,就由刚才做那个动作的人来蒙A的眼睛大家继续,如果没猜对,那B只好继续猜了。
6,捞鱼
两个人做网,对面举起胳膊手拉手站好,唱着歌谣,其他人从她们的胳膊下面钻过。当初喜欢这个游戏好像是因为喜欢大家一起说那个歌谣——“一网不捞鱼,二网不捞鱼,三网捞一个小尾巴尾巴鱼”。唱到这里,网儿收紧,网住的鱼要回答一些问题的,可惜具体的记不清了。
7,沙包
基本上沙包可以分成多人组队对抗的和个人对抗的游戏,沙包一般用豆子或者米粒填充,多为六面体或者四面体。
其一,打包。分成两拨A和B,每拨至少两人。A拨分成两组相隔几米站开,B组站在A组那两拨的中间。由A组的人相互掷包,以把B组所有的人打死为目的。如果沙包打到B组人而她们又没接住沙包,则被打到人宣告死亡,须退下;如果B组人接住了沙包,则得一分,每得一分可以救活一个同组的人。
其二,四个锅儿。在场地四角画上四个“锅”,玩法跟垒球类似。郁闷啊,中国的垒球运动应该很棒才对啊。
其三,跳房子。在地上画格子,从1到8加上“天”“地”,4和5、7和8、“天”和“地”是并排的。玩的时候从数字1开始。先将包包扔到格子里面,扔出去的算输,然后单腿从1跳到“地”,再跳回来,捡起包包返回。记住,有包的格子是不可以踩的。而且,每个格子里面只能落一只脚,只有在并排的格子可以双脚落地。
8,跳绳
跳绳也是可以大家一起玩的,叫跳大绳(神儿,细细)。两个人摇绳子,其他人轮流跳过去,整个路线是“8”字。记得那时候常常有班级间的比赛,看相同的时间内哪个班跳过去的人多。所以大家都排得紧紧的跑得快快的,绳子也摇得“呼呼”的。
当然也衍变出很多别的玩法,比如两个人同时跳,跳的时候还可以说歌谣。
9,跳皮筋
这个是许多小女孩的最爱拉,小时候常常在院子里面找两棵树栓皮筋,一跳一下午。
记得刚开始的时候是用扎小辫的猴皮筋一根一根连起来的,比较便宜,但是缺点是容易断,而且弹到身上比较痛。后来用过松紧带,扁平的那种,缺点是容易松懈,弹性很快就没了。最喜欢那种圆滚滚的皮筋,用得比较久,也不那么疼,就是有些贵。
跳的时候可以用手指头,也可以用腿或者脚腕儿。俺喜欢用手的,因为觉得跳起来花样多难度大。
那些跟我唱着“小皮球,香蕉梨,马兰花开廿一”的朋友你们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