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野作品】
先从这位老人说起吧——
前天上班,照样是经过天桥拐角,看见一个老人伏在那里。她是一个年老的乞丐,整个身体伏在地上,像一块年老的木头;她的前面有一个白色的杯子,里面有几个硬币和几毛纸币。这是个过道,在一个叫做“金融街”的著名的财富聚集地,人的脚步急匆匆地从每一块寸土寸金般的地上划过,大约谁都很少注意身边的东西。这里很干净,喷泉的水很高,花很漂亮,人们多是体面的。
这个老人伏在那里,等我穿过而后返回,她渐渐地直起了身子,看着举起相机的我——一个不速之客。我看出了她眼神里的疑惑。我与她隔着一条狭窄的过道,中间是人,我蹲着,静静地看了一会,中间的脚步急匆匆的,没有谁停下来。我也只是个路人,匆匆地走在上班的路上,当我看到她,也只是因为心里的一些恻隐之心。于是我也走了,老人还是在那里,她的前面是一个白色的杯子,里面几个硬币和几毛纸币。
这个老人是一个年老的乞丐,谁也无法回避这个事实。我到过不多的几个城市,繁华的程度不一,比较起来,我觉得城市越大越繁华,乞丐越多,贫困群体可能也更大。我们一直讨论的一个问题是“扶贫”、帮助弱势群体,而对于乞丐这样一个群体,如今我们在需要的时候采取的政策是“收容”、“救助”,对于恶劣的,可能会偷偷驱逐或者遣返。然而,事实上是乞丐们却稳稳地守在不用付款的土地上,以一个不变的姿势从早到晚。城市对于他们来说,就是人的聚集地,有了人,就有了从他们身上获得同情的可能——尽管这同情程度和性质大有差异。他们愿意呆在原地,甚至已经练惯了一个动作一个眼神,面对漠视的眼神,他们会坚持几下,但绝对不会和自己过不去,急得哭出来。
无论如何,老人是可怜的。处在生命末端的人,还有多少存活的力气?何况,他们是在风雨里被动地等待施与的人。他们的脸从未干净过,他们或许从未按时吃过一顿干净的午餐。我们有时候会看到某一媒体曝光乞丐褪去乞丐服吃香的喝辣的,或者有虚假的残废乞丐,转眼就成了正常人,但是,一个老人,无论她在背后有什么样的动作,她的年老,她紧贴着地的身体,总是比我们这些站着的,坐在办公室里的,按时吃饭甚至挑食的人,生活要艰难许多的。如果假设任何一个站着的人,你是否愿意成为乞丐,脱下你干净的衣裳,在任何一个人面下跪着,你会不会?你不会;你也不会玩行为艺术。
那么他们为什么会?
然而人的同情却越来越异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