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昨日下午
地点:紫竹院公园 事件:北大学生着汉服游园,并和游客进行古代民俗游戏推广传统文化 本报讯 (记者 佟佳熹) 昨天立夏,二十多名北大学生身着“汉服”到紫竹院公园游园,并与游客进行“掷箭”、“掷卵”等古代民俗游戏活动,希望通过和游客的互动游戏推广传统文化。同学们还表示北大历史系学生愿意将“汉服”做成系服来穿。 汉服被游客误当“大长今” 昨天下午两点半,穿戴整齐的二十多名北大服饰文化交流协会的同学步行进入紫竹院公园,面对这些身着秦、汉、唐等朝代服装的同学,一些游客发出疑问:“什么衣服啊?大长今?” “这种高腰儒裙是唐代比较普及的女性服饰,现在电视剧里看到的韩国服装和它很像。”活动的协办方、为同学们订制服装的“汉衣坊”设计师说,目前很多人都将这种唐代汉服误认为韩国服装。“我们有时候穿上这种衣服走在校园里,也会招来同样的误会。”服饰文化交流协会的主要负责人北京大学历史系05级学生隋玥说,同学们所穿的服装,是根据历史系教材、幻灯片中出现的出土文物等资料设计制作,并且历史系的很多同学都在争取将汉服当作今后历史系的系服,“上学也能穿这种衣服,挺有意义吧。”隋玥说。
(来源:新京报 2006-05-06 09:37:26)

一点背景材料——
八成网民同意复兴汉服 国人应穿本民族服装 2006-04-23 15:35:59 新文化报
复兴汉服 你意下如何 新闻回放:“让裙袖飘逸的‘汉服’回归现代生活,让改良后的‘汉服’像唐装一样成为时尚……”这是吉林大学历史系一年级女生迟月路的理想,几年来,她为此和网友四处奔走。为了圆她的心愿,本报将举办“汉服”设计表演大赛。 “我要报名参加汉服表演!”“我能设计汉服!”4月22日,“圆梦”大型汉服表演征集活动拉开帷幕,各大门户网站纷纷转载,本报新闻热线0431-96618热得发烫,截止到18时,已有近百位读者打进热线。 读者反应 中国人应穿本民族服装 昨日,本报热线电话迎来了第一位汉服表演征集活动的热心参与者。“我是一名大三学生,以前经常在影楼拍摄艺术照片,但穿的多是和服或者洋装,从来没有尝试过穿着汉服的感觉。毕竟和服和西式洋装并不是我们的民族服装,真希望汉服能够得以发展,中国人就应该穿具有本民族特色的服装。”王玉同学说。 昨日,一位打进热线的广告公司文员说:“这样的活动太好了,春暖花开,正是我们展示曼妙身姿的时候。而且,穿着具有中国古典风格的汉服对我们来说确实很新颖,我办公室还有5位姐妹要报名参加。”
专家说法 传统文化复兴的突破点 长春大学语言文字研究所所长、副教授金海峰说,现在人们提倡汉服,不仅仅是一件衣服那么简单,这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汉服复兴的背后承载着文化,是各项传统文化的一个交汇点,汉服里面包含着国学中的儒家道家精神思想,同时又从审美学中,代表着中华传统的美学视角及艺术价值。对汉服的复兴也将影响传统,甚至是当代的艺术文化;另一方面则可以影响人们对历史的了解与兴趣。 问卷调查 八成网民同意复兴汉服 “您同意在一定领域复兴汉服吗?您希望国内大型会议以及婚纱庆典用哪类服装比较合适?汉服、和服、韩服、还是唐装?”4月22日,本报与搜狐网、汉网(www.hanminzu.com)推出大型网络问卷调查。从4月22日16时调查开始,截止到20时,共有1200位网民参加了调查,其中八成以上的网民认为应在一定领域内复兴汉服,七成以上的网民认为应将汉服改良成为现代学位服。 汉服小“专家”迟月路来到本报与记者共同制作问卷调查。看到有这么多的人参与汉服的讨论,迟月路很高兴。她表示,汉服经历的历史和蕴涵的文化相当深邃,从目前征集上来的和她设计的7件汉服来看,汉服大体上分儒裙深衣和曲裾深衣几种款式。其中,儒裙多为古代女子穿着,从款式和设计上更为美观,样式也最多。深衣是古代民间的一种礼服,衣裳连接在一起,类似于现在的连衣裙。曲裾深衣多出现在春秋时期到汉代之间,多为女子穿着,它的做工讲究,而且工艺比较复杂,各种配饰也相当多。 在谈到自己设计思路的时候,迟月路说:“我设计汉服,总体思想是以历史为主,只在一些细节上做一些改动,比如缩小袖口,或者在领口的尺寸上做一些修改。”
汉朝服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