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尸工的别样生活:34年从不和人握手(组图)
2006-05-06


记者(图左)和工作人员一起把尸体装进专用冰柜


洗车场不洗运尸车,工人们只好自己洗   


“我没听错吧?只要听说我们是运尸工,很多人不愿和我们同桌吃饭、握手……连家人都怕靠近。”昨日,重庆市石桥铺殡仪馆负责人接到记者的采访要求很吃惊,随即面露难色。在记者反复保证“绝不透露姓名”后,终于同意。

敢握手就接受采访


昨日上午8时,记者进入殡仪馆,之前虽有充分心理准备,可跻身满目祭葬物衬托下的环境,心里仍忐忑不安。


接运组办公室10多名司机、运尸工已到位,听完负责人对记者的介绍,众人纷纷借故离开。“不要怕,记者不会报道你们的真实姓名。”负责人做工作。“你敢不敢和我握手,要是敢,我们就接受采访。”僵持10多分钟后,从业34年的老李站出来发话,记者马上伸手握住老李的手。老李激动地说,因工作需要,他们有时要与一些单位接洽,得知是殡仪馆的,对方伸出的手往往会顺势做一个欢迎状,“绝不和我们沾边。”类似情况,老李说,几乎每人都遇到过。因此,为避免尴尬,他们绝不主动与人握手。


大学生瞒着家人运尸


“我们受的委屈和歧视,用火车都拉不完。”被记者的真诚感动,运尸工们拉开了话匣子。他们告诉记者,很多时候,运尸车本可以直接抵达目的地,但对方认为“触霉头”,不准停车,他们只得停在很远的地方,靠人工抬运。有一次,长江里打捞起来一具浮尸,运尸车本可通过一厂区直达江边,可该单位死活不让入内,无奈,运尸工只好抬着尸体绕道走山路。


因运尸车有标志,洗车场老板宁愿不做生意,也不洗运尸车,餐馆、宾馆也不接待。无奈,运尸工们只好将车开到偏僻处,再步行去吃饭、住宿。由此,饿着肚子连夜赶路是家常便饭。


小张,23岁,内蒙古人,是接运组最年轻的大学毕业生。女友得知他的工作后,与他分道扬镳。怕家人被人瞧不起,工作一年多,他一直不敢向家人透露自己的工作。


老李称,工作34年来,家人虽知道他在殡仪馆上班,但不知他从事的具体工作。“有一次,我无意说漏嘴:弄了一个腐尸。老婆吓得跑出好几米,让我立即洗澡,连外套也不给我洗。”“我从来不去参加同学会”、“娃儿填简历时,父亲职位栏只得填下岗”……谈起各自的受歧视史,工人们说,他们有一个不成文的行规:不对家人谈工作,对外称是民政局的、在家待业等。

体验一天想呕吐


“歌乐山,一老太病故……”10时,值班电话响起。白大褂、棉手套、尸袋……记者跟随全副装备的工作人员出发。


“算了,你看我们弄!”到达目的地,第一项工作是将尸体装入尸袋,记者虽几次鼓足勇气,最终还是放弃,只得请小张等人代劳完成。接下来要将尸体抬上车,记者咬牙上前,手刚碰到尸板的把手,头皮立即发麻,全身起鸡皮疙瘩,短短3米距离,记者觉得远如千里。小张安慰记者说,他第一次也很紧张,差点弄翻尸体,慢慢就习惯了。有一次,在长江边捞浮尸,因位处绝壁下,没有路,他们只得在腰上系一根绳,滑下崖,将尸体绑在背上背上来。“遇到腐尸就更麻烦,不但奇臭无比,还容易搬烂……”


“见惯了生死,对生命也有了全新认识,我们不后悔。”工人们真诚地说。

下午3时30分,终于下班,记者走出殡仪馆,面色惨白,胃里翻江倒海……

(重庆晚报)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