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美国的特别301条款到337调查,再到国内外的侵权诉讼,蜂拥而至的和知识产权相关的各类官司开始覆盖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在过去两年中,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共发动18起337调查,针对中国内地企业的就高达9起,波及北汽福田、东风农机集团、福建南平南孚电池有限公司等数十家中国企业,被调查的产品涉及从音像游戏系统到无汞碱锰电池等近百种。
显然,被起诉和调查的产品远远不是假劳力士、LV皮箱和盗版DVD那么简单。随着中国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尝试着走出低成本、低附加值的发展路径,国外知识产权侵权的大棒落点,也不再局限于服装鞋帽、软件大片等“传统关注领域”。走在这条道路上中国企业已经迎头撞上了知识产权的壁垒。而这种壁垒还在越来越工具化——开始成为既得利益集团和国外企业设置的“绊马索”和“吸血针”——中国企业或者准备打官司,或者交纳高额专利使用费。
1946年3月5日,英国首相温斯顿·丘吉尔在美国密苏里州的富尔敦市发表了著名的冷战演说:“从波罗的海的什切青到亚得里亚海边的的里雅斯特,一幅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降落下来。”与反倾销这样“釜底抽薪”的招数不同,很多没有预见到的困扰也正在知识产权的概念掩护下,像徐徐垂下的铁幕一样挤压着很多中国企业的上升空间。
全球化意味着资本和技术向新兴市场的渗透,而这些新兴市场反过来又凭借着廉价劳动力而成为理想的出口机器,他们首先生产廉价的东西,然后逐渐生产具有高附加值的产品,直至发展成具有自有品牌的产品。这是东南亚很多国家和地区的发展轨迹,中国也不例外。
在这一过程中,加入知识产权俱乐部,学会如何在知识产权的游戏规则下获得基本的生存基础,然后建立自己的知识产权体系,摆脱“绊马索”的干扰,最后利用创新性的技术和全球性的标准颠覆原有的知识产权既得利益格局,已经成了中国企业必须思考的题目。
而进入这个俱乐部的门卡,可能是你的业绩表,更可能是应诉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