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出租车行业垄断十年难撼
2006-04-25

4月21日,北京理工大学教授胡星斗致信中纪委、监察部、国务院纠风办和北京市政府等4部门,建议对北京市出租车行业进行调查监管。

目前北京市有关部门正在酝酿提高出租车的租价,胡星斗教授认为,这一举措可能侵害北京市民的利益。更为重要的是,北京出租车行业基于行政性垄断的畸形发展,其体制性弊端经年不除,已经严重影响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事实上,胡星斗不是第一个质疑北京市出租车行业的人。在他之前。还有出租车司机邵长良,北京市人大代表、国务院参事沈梦培,以及中国经济时报记者王克勤等。根据有关报道,北京市出租车行业问题曾引起国家领导人的重视。

胡星斗认为,一方面出租车行业长期以来是官商合办。目前行业内大致存在4种管理体制,不少出租车公司的存在使行业表面看似商业化,实际上这些公司都要经过政府的行政许可。其间的利益关联是行业垄断形成和延续的根本原因。

另一方面,针对出租车行业的政府监管力度不够,使得北京出租车公司长期以来都是自报成本,监管部门以此为依据给出租车定价,司机每月须交纳的车份儿钱也由公司说了算。

胡星斗举例说,北京市运输管理局委托出台的《关于北京市出租车租价体系6家汇总评审报告》中,某出租车公司党委成员的月工资为21544元,另一公司2003年的“工作餐费”达440多万元,某公司列举的“兼并重组成本”竟达5亿多元。

他说,由于公司的经营管理不公开不透明,出租车运营消耗着巨额成本。在石油涨价的压力之下,不少出租车公司首先想到了向国家伸手,而不是设法降低自身过高的管理成本来化解危机,更有公司为了维持垄断利润而虚报成本、蒙骗国家。

胡教授认为,出租车行业并不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行业,完全可以市场化,因此出租车行业的行政许可制度应该逐步消除,代之以经营备案制,降低进入出租车市场的门槛。政府管理部门应通过对出租车公司行业进行适当培训,通过监管促使其依法经营、服务民众,摒弃行政许可制度。

北京“的哥”邵长良,已经为出租车行业垄断的问题奔走呼吁了整整十年。这期间,针对出租车计价问题,他做过调查、报过课题、请过专家、打过官司,但仍未看到出租车行业垄断坚冰有融化的迹象。

从保护出租车司机利益的角度考虑,胡星斗教授建议司机通过参与协商谈判依法维护自身利益,为保证听证会可以全面反映利益各方的意见,组织者应是中立的政府或其他非利益相关者,而不是任何利益相关者。

中国青年报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