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爱迪生200多专利无人接招
2006-04-25

  4月26日是世界知识产权日,但被称为江苏“乡村爱迪生”的唐春芳却无人赏识。他的200多项创新发明至今还躺在家中“睡觉”,其中,有28项新型实用专利获得国家专利局颁发的专利证书。农民获得28项国家专利

  今年55的唐春芳是无锡惠山区玉祁镇玉东村一位土生土长的农民。只有初中文化的他,早在1968年,就和无锡市的一位插队知青搞科学试验,研究猪的发酵饲料,从那时开始他就立志要搞科学发明。

  唐春芳告诉记者,他曾种过田、做过豆腐、开过小卡车,又走村串巷修理煤气灶、热水器等等,他在维修中发现了家电、灶具设计有不少需要改进完善之处,于是他购买了科技书籍边学习边进行创新设计,凭着聪明的天资和刻苦钻研的精神,发明了很多实用的项目,获得很多国家专利证书。自1989年唐春芳对煤气灶头的设计获得国家专利以后,十多年来他先后向国家专利局申请260多项发明,获国家专利发明60多项,国家专利局颁发新型实用专利证书28本,其中13项已在国家专利局出版的《实用型发明项目》上公布。唐春芳翻开一本2002年由国家专利局颁发给他的“自动报警防溢锅”的专利证书介绍说,南方人早晨喜欢喝粥,而用这种锅煮粥时,水和粥就不会向外溢,还会自动报警,非常实用,成本价格比一般的锅只要高3元钱。“‘电视导购’也有类似的防溢锅,价格在500左右,是我发明的产品价格的十几倍。”唐春芳一边介绍一边用手指计算着差价。

  据唐春芳介绍,他发明的“节电太阳能补水器”在2006年2月8日获得了国家专利权。这种补水器不仅可以定时上水,而且价格便宜,仅120元。

  唐春芳自信地认为他发明的每个项目都具有很强的竞争力。如《低噪声铁路》、《环保铁路》等等。专利闲置无人问津

  唐春芳的乡邻告诉记者,1979年唐春芳刚结婚,因家中兄弟多,住房紧,他就买了一只大缸,竟然在新房里养绿萍,搞试验。“唐春芳对自己的‘发明’太痴迷了,家里的大小事务几乎都不管,他花了那么多钱,花了那么多时间和精力,但现在的发明并没有转让出去,他家的生活条件至今也没改变,还欠了一身债。”村民们这样说道。

  发明、申请国家专利需要不菲的经费,唐春芳称他把家中所有的积蓄都花在了搞试验上,至今足足20多万,为了搞发明唐春芳节衣缩食、戒烟戒酒,借债度日,因此很多人对唐春芳的这种行为举止表示不理解。

  近几年,无锡市惠山区科技局给唐春芳颁发了发明专利补贴,但目前唐春芳每年缴纳的维护专利费用就高达1万元,而申请的国家专利没有一项是转让出去投入企业生产的。唐春芳说,“因为个人发明没名气,一些知名企业就是不相信我的产品,其中很多企业认为自己企业配有顶尖的科技人员,不需要我们这类民间发明。”发明者不能闭门造车

  无锡市科技局知识产权处黄晓珊处长告诉记者,像唐春芳这类“非职务发明创造”申请专利后找不到市场的情况目前在全国是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政府部门也在为这类发明创造者搭建平台,召开专利集市,将这类专利推向市场,但效果并不理想,其中原因很多,但归根结底是这一类发明者在创造发明时基本属于突发奇想,没有一个完整的构思和具体的指向,导致与生产实际严重脱节。为避免申请的个人专利陷入闲置的困境,黄处长忠告发明者,绝对不能闭门造车,而是应该先寻求合作的企业,结合某个领域将科技发明落实到位,再申请专利,专利实现产业化后对技术进行改进,不断完善。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