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产权执法建起“绿色通道”
2006-04-25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本报北京4月24日讯记者杜文娟报道:近一段时间以来,在各地工商等行政执法部门查办侵犯知识产权案件的现场,经常会看到警方的身影。根据最高人民检察院等四部门3月底公布的《关于在行政执法中及时移送涉嫌犯罪案件的意见》,行政执法机关“现场查获的涉案货值或者案件其他情节明显达到刑事追诉标准、涉嫌犯罪的”,立即移送公安机关查处。

意见出台前,很多地方行政执法机关将案件分类处理后才将涉嫌犯罪的移交警方,延误了侦破时机。业内人士评价说,《意见》为我国知识产权保护领域执法部门间的合作建立了一条“绿色通道”。

  近年来,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部门合作、省市合作乃至国际合作的举措和行动层出不穷。2004年到2005年,中国公安机关与美国移民海关执法部门开展“春天行动”、“越洋行动”,摧毁了两大跨国犯罪网络;今年1月,国家工商总局、公安部发布《关于在打击侵犯商标专用权违法犯罪工作中加强衔接配合的暂行规定》,畅通线索通报机制;各地执法部门纷纷完善与企业的沟通和合作,听取权利人意见;全国50个城市即将建立综合性的知识产权举报投诉服务中心,调动社会力量,全天候、全方位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这一切有望构筑起一个严密的保护体系。

  公安部经济犯罪侦查局副局长高峰分析认为,尽管中国和国际社会不断加大对知识产权保护力度,知识产权保护形势依然严峻,全球假冒盗版产品的交易量占世界贸易总额的6%。假冒盗版犯罪活动日益呈现出专业化、国际化和组织化的趋势。“只有加强合作,才能出手快、打得狠,让不法分子无缝隙可钻。”

  不久前在上海举行的2006中国知识产权刑事保护论坛上,中国与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欧盟、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法国、德国等国家和组织的有关执法机构一致通过了《上海宣言》,加强国际合作共同打击侵犯知识产权犯罪。《上海宣言》提出具体合作措施:针对重大跨国(境)犯罪活动,合作开展“控制下交付”战略;加强对可用于制造侵权商品的生产设备进行跟踪备案,从源头上减少和杜绝侵犯知识产权犯罪活动的发生;建立各国执法机构之间的联络制度,积极开展协助调查取证、通报犯罪线索、交流信息情报、提供司法协助方面的合作与交流,打击跨国跨境侵犯知识产权犯罪。

  公安部有关负责人表示,《上海宣言》充分表明了中国在保护知识产权方面的坚定决心。

  数字链接

  中国公安机关自2000年至2005年,破获侵犯知识产权犯罪案件6700余起,缉捕犯罪嫌疑人9300余人,涉案总价值近35亿元。

  中国各级法院2005年共审结侵犯知识产权犯罪案件505件,比2004年上升31.2%。1999年至2005年,每年受理的案件数和判决人犯数都逐年递增,翻了3倍多。

  中国检察机关2005年批捕侵犯知识产权犯罪嫌疑人845人,同比上升40.4%;起诉968人,同比上升51.7%。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