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夫妻修鞋10多年没涨价
2015-05-12来源:扬子晚报
 

  两位老人正在修补鞋子。

      每天早上7点,苏州姑苏区胥江街道红旗新村的门口便会出现一个不起眼的修鞋摊,三十年如一日,风雨无阻。摊主是一对头发花白的夫妻,女的名叫平国兰,今年69岁,男的名叫张光华,肢体残疾,今年71岁。这对夫妻来自如皋,技艺精湛、服务热忱,更是十几年没涨过价。

      老夫妻摆了30年的修鞋摊

      1983年,张光华夫妻俩来到苏州打工,因为张光华肢体残疾,所以四处求职却四处碰壁。1984年走投无路的张光华开始跟着师傅学习修鞋,没想到修鞋摊一摆就是三十年。

      “公阿爹”张光华的修鞋手法十分娴熟,不少人专程来找他修鞋。张光华将要修的鞋翻了个底朝上,然后用笔在轮胎皮上画了个样子,接着就拿起一把大剪刀,一边咔嚓咔嚓剪,一边解释:“给鞋‘打掌’剪出皮样,然后放在砂轮机上打磨,等到这块结结实实的‘掌子’打磨好,就将它牢牢地粘在鞋子的后跟上。”

       鞋子的主人谢阿姨拿着修好的鞋,笑着表示:“我是这里的常客,家里有什么鞋子坏了就拿来这里修,他手艺很好的,皮鞋、运动鞋都会修,收费低是最难能可贵的。”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张光华修鞋用的是老技法,现在苏州街头巷尾已经很少见,而且张光华修鞋价格非常便宜,十几年都没涨过,基本只收了个几元钱成本费。三十年来,就算是中午吃饭夫妻俩都是轮流来。“总得有一个人在摊位上,也是为了方便居民。”张光华说道。

       不求回报,义务照顾邻居5年

       除了具有修鞋的技艺之外,“公阿爹”、“公阿婆”被大家称赞的还有他们的那副热心肠。2010年的一天,家住红旗新村87岁胡欣宝老人外出回家,走到虎啸桥,因腿脚不灵活,再加上年老体弱,一下瘫倒在地,怎么也站不起来,正巧“公阿婆”平国兰从此路过,她立刻冲回家拿来丈夫的残疾车将胡欣宝老人推回家,从此两家就结下了缘。

       后来胡欣宝的女儿要找个人照顾父亲,平国兰就成了最佳人选,之后平阿婆就住进了胡欣宝老人的家中,照顾他的日常起居,但是当胡欣宝的女儿要给平阿婆钱时,平阿婆却摆摆手分文不收。平阿婆笑着说:“这都是缘分,花钱也买不到的。”

       帮胡欣宝洗衣服,烧菜更是家常便饭,甚至连大小便失禁时穿的衣服,平阿婆都毫不忌讳地用热水一遍遍地清洗。去年,胡欣宝住到了敬老院,平阿婆也还坚持每周去敬老院看望一次,带上些老人家喜欢吃的零食。平国兰告诉记者:“我能做这些,也多亏了我的丈夫,老张很支持我,我们的想法都是一样的,多做点好事,总会有好报的。”就是这副热心肠,让夫妻俩收获了更多的邻里情。

       不涨价只因和邻里有感情

       老两口修补收费很低,多年来义务照顾乡邻,夫妻俩在苏州仍旧租房过日子,日子过得很清贫。他们每天的饭菜都很简单,一锅饭再加上一到两个菜就这么凑合一顿。平日里夫妻俩总是很节俭,只有到了双休日,在苏州读大学的孙子来家里,他们才会“奢侈”一点,给孙子做上几道好吃的荤菜,老两口也跟着开回荤。

       张老告诉记者,其实也有好心人劝他们提高点修鞋费用。但是张光华夫妇却觉得这么多年摆摊和周围的邻居都有感情了,赚的钱够吃就行。

       其实老两口在如皋也有房子完全可以回老家颐养天年,子女们看在眼里疼在心里,觉得父母起早贪黑的太辛苦,女儿每次来看他们都会偷偷地在枕头底下放点钱。子女们也劝父母早点回老家享福。平阿婆却说:“这里的邻居好,社区对我们也关心,下午到了放学时间,不少孩子走过红旗新村门口见到我们就喊‘公阿爹’、‘公阿婆’好,每当这个时候我们夫妇两人心里总是暖暖的。虽然还是租房过日子,但心里很满足,早把苏州当成自己的家了。”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