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底下最不能等的事就是孝敬老人
2015-02-16来源:大众日报


        2月14日,村里的年轻人都时兴过“情人节”。李秀英也收到了丈夫的礼物—亲手做的一顿晚饭。丰盛的饭菜端上桌,老两口流下眼泪。她用左手夹筷,为丈夫、婆婆布菜。“我们这一辈人的爱情是什么?就是好好照顾家里,照顾好彼此的老人。”


        李秀英是安丘市金冢子镇中金堆村人,1971年,她在一场意外中失去了右手;2010年又被查出患有子宫癌。就是这样一个残缺、柔弱的女性,无微不至地照顾婆婆和患有矽肺病的丈夫,成为家里的“顶梁柱”;她还是远近闻名“巾帼”村支书,带领大家创收致富,办起一家残疾人托管中心,是村里的“主心骨”。


        “这个家,没有李书记,早就散了。”在中金堆村,很多村民这样说。李秀英与丈夫结婚不久,公爹便去世,婆婆李兰英是丈夫的继母,两人感情基础并不深。但李秀英并没把老人当成继母,而是像亲娘一样照顾:一日三餐按时给老人端到手里,从没跟老人家吵过嘴、红过脸,家里家外什么事都要知会老人一声。


        最让婆婆感动的一件事是,她无意中说起自己有一个四十多年没音信的兄弟,李秀英千里奔波找了回来。原来,婆婆的弟弟因早年家里经济困难去闯东北了,已有四十多年没音信了,不知道人还在不在世,成没成家。李秀英听后十分心酸,她抽空去婆婆的娘家打听消息,始终没找到确切地址。最后,她只身坐火车去吉林寻亲,住10元钱一晚的旅馆,到处打听老乡,终于找到了舅公,将他带到婆婆面前。姐弟俩见面,相拥而泣,婆婆哭道,“要不是秀英,我这一辈子恐怕也见不上弟弟了。”为婆婆千里寻弟,值得吗?李秀英说,“这天底下最不能等的事儿就是孝敬老人。”


        右手残疾的李秀英深深懂得残疾人生活的不便和内心苦楚。为给一些残疾人、孤寡老人和留守老人提供更好的康复和理疗条件,2009年,她拿出自己的全部积蓄,并多方筹集资金,办起了“安丘市英华残疾人康复中心—英华托养院”,附近几个村的残疾人都慕名而来。李秀英介绍,“白天来这里锻炼身体、下棋打扑克、看书看报、聊天, 中午在这吃,晚上回自己家睡。都是同病相怜人,有很多共同语言。”


        康复中心的开支都由李秀英承担,自己的钱不够了,女儿、儿子、儿媳妇的工资也搭了进来。2010年1月,李秀英在陪患有矽肺病的丈夫到北京求医时,却查出自己患有子宫癌,手术后她治疗了一年多,女儿、侄女、父母都来康复中心帮忙。


        有时,80多岁的婆婆李兰英也亲自“上阵”,帮康复中心做饭。14日中午,她用颤巍巍的双手边剥白菜叶子边说,“我这辈子最有福的就是有这个儿媳妇,只要能动,我就不能不理秀英的事儿。”(来源:大众日报)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