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青藏高原”上的陪读人
2015-01-06来源:中国网
     凤凰小学坐落于永安乡的一个村落。在位于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的永福县城,永安是最远的乡。因为山高路远,这里被当地很多人称为“小青藏高原”。在凤凰小学这所乡村学校共有7名陪读人,61岁的黄琳秀就是其中之一。


       黄琳秀的“家”是一间约10平方米的学校宿舍。她带着3个孙子孙女,与另外一户陪读的祖孙2人共住其中。房里摆着4张床,衣被等物品堆满房间,中间仅有一条狭窄的过道,墙上“学习园地”等字样已显斑驳。

  “大孙子读学前班就来陪读了,算一算也有7年了。”黄琳秀边整衣服边说。年龄最大的孙子是12岁的莫佳乐,读5年级。二孙子是10岁的莫佳成,读4年级。小孙女是5岁的莫李玲,读学前班。

  对黄琳秀来说,7年陪读生活十分不易。孙子孙女的身体都不好。有一次孙女半夜发高烧,外面狂风暴雨。“我只好把孙子锁在屋里,用雨衣包着孙女,抱起冲到村卫生所。”她自己因淋雨着凉,第二天感冒了。

  2013年9月,黄琳秀的老伴过逝。她既要处理家务,又要照顾孩子。“我两头跑,一周就瘦了10多斤。”黄琳秀所在的独洲村,是乡里最偏远的村,也是乡里唯一不通水泥路的行政村。“从村里到学校需要3小时,来回全靠一双腿。”

  黄琳秀身患高血压和糖尿病,每月买药要花300多元,还得省下一笔钱给孩子们买水果。

  在学校,黄琳秀的生活是单一的。山村学校的孩子们上午10时才上课,而她早上7时就起床,做饭煮菜,帮孙女穿衣戴帽。上午,黄琳秀要洗包括自己在内的4个人的衣服,随后上山砍柴。中午,她带着孙子们去吃米粉。下午到傍晚,她要打理学校提供的免费菜地……每天机械式的重复着这些事,黄琳秀总觉得时间不够用。

  黄琳秀的“厨房”,其实是一间土瓦房教室。虽然宽敞,但却是黄琳秀与其他6名陪读人共用的。每家各自在地上建个土灶,大家同时生火,整个教室顿时浓烟滚滚,刺鼻难闻。黄琳秀早已习惯这样的生活,她说:“这种苦根本不算苦,没文化才真的苦。”

  黄琳秀只读了四年小学,连桂林都不敢去。“不认识路,也不认得几个字,连公交车的方向都不懂。”她说,“我也不敢去打工,毕竟外面的世界都是机械化,要懂电脑,又要懂英语,我只懂种地。”

  黄琳秀深信一句话:没文化,真可怕。于是,她支持儿子儿媳外出打工,自己安心当好陪读。所以,每天傍晚她坚持督促三个孩子学习。黄琳秀已当了7年陪读人,因孙女才读学前班,至少还要陪读6年。她说:“只要孩子们以后多学点东西,有文化了,这一辈子也值了。”


 黄琳秀与孙子孙女4人,与另一户2人住在一间约10平方米的房间里。房间虽窄,但这是一个给她寄托希望的家。


因为山高路远,永安乡被称为永福县的“小青藏高原”,而黄琳秀所在的独洲村委,又是永安最偏远的山村,也是乡里唯一没有通水泥路的村。因为没有车,每逢放假,黄琳秀与孩子们只能步行回家。


  包括黄琳秀在内,凤凰小学一共七户陪读人。学校拿出一间教室给他们做厨房,一户一个灶,就像吃“大锅饭”。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