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1月初,广东省文明办通报了2014年第三季度“广东好人”评选结果,惠州市推荐的程木华获评“助人为乐类好人”。对荣誉,程木华看得淡,不太愿意多说,反复考虑的,是跟着自己做事的残疾朋友今后如何谋生。
与自身命运不断拼搏
家住龙门县龙田镇的程木华,迄今58个年头的人生可谓曲折多舛。26岁那年,右臂在脱粒机的巨大轰鸣声中被卷走;村口开个小卖部,每日里骑数十公里的自行车到县城运货,好不容易有了些积蓄,却被窃贼洗劫一空;自学摄影技术开了照相馆,却因为房屋年久失修,电线短路而失火。
与自身命运不断拼搏的另一面,是程木华为他人,尤其是和他类似身体残疾的朋友们着想的心和行。1997年开始,他的照相馆收回成本后,就对残疾人、孤寡老人免费照相。
2002年,程木华发现生产假花的胶花厂工序简单、销售通畅,很适合残疾人士。说做就做,以前村委会的办公场所被租了下来,召集了30多位残疾兄弟,开始了自己的“爱心创业”。刨去原料和租金成本,厂里的收入全数都归残疾工人所有,按件计收,按劳分配。
10多年帮助200多残疾人
五个春夏秋冬之后,胶花厂的生意下滑——假花市场在全国逐渐被淘汰。程木华开办电脑培训班,免费为残疾人进行电脑基本操作的培训。不过,懂得电脑操作让残疾人跟上时代的步伐,单凭如此却难以找到合适工作——当年,电商还是个比较新鲜的词汇。程木华打听到香蕉的销路不错,找到一块被荒废的土地,做起了种养基地:3万多棵香蕉树,数千只鸡鸭鹅,根据市场情况,还种过发财树、药材,养过天鹅,第一年就挣了40多万元,让10多名残疾人找到了生活的门路。
作为惠州市龙门县肢体残疾人协会主席,程木华还为残疾人打造轮椅,建设“爱心亭”。今年37岁的廖鑫全,因为小儿麻痹症而双腿残疾,就是依靠程木华的帮助,坐着轮椅,在“爱心亭”里卖书刊、修锁,甚至还开了三轮摩托车载客,现在已经盖起了自己的小楼房。
据不完全统计,在10多年里,程木华共对200多位残疾人提供各种帮助,其中50多人在他的帮助下自力更生,成为对家人、对社会有用的建设者和服务者。
眼下,程木华正在统计,除了迁址后重新开发的种养基地外,龙田镇周边可以为多少残疾人提供劳动岗位,针对这些岗位,又需要进行怎样的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