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雨琴在往盆里捞面条。
连雨琴在用压井压水做饭。
10月29日,在河南省平顶山市湛河区曹镇乡关庄村,9岁的连雨琴给才做过手术的爸爸连新成换完纱布,见民政局的工作人员提着礼物来到了她家,她连忙把院里的几个凳子抹了抹,笑着对工作人员说:“谢谢您,叔叔,您看,我爸爸的病比上次您来的时候好多了!”
吃百家饭的孩子
连雨琴的母亲王素娜是精神病患者,没有自理能力。连雨琴当年被母亲生在厕所里,是连新成听到了婴儿的哭声,拿着剪刀跑到厕所接的生。
待连雨琴稍稍大一些,连新成开始随着本村的建筑队在附近打工。他每天早上外出之前总会炒些玉米花或买些馒头,当作家人的午饭。怕连雨琴娘儿俩挨饿,乡邻们会经常给她们端来些刚做好的饭菜。
连雨琴5岁时,有人联系连新成到市区一家工地当装卸工,一星期才能回家一次。连新成担心孩子太小,妻子又有病,自己脱不开身。没想到连雨琴拉着爸爸的手,奶声奶气地说:“爸,您去吧,我会做饭,能照看好妈妈。”就这样,连续几年都是连新成在外务工,连雨琴在邻居们的帮助下,边照看妈妈边上学。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
2012年3月,连新成患了脑血栓,乡邻们为他捐了一笔爱心款,民政部门也对他家进行了特别救助。
自从连新成生病后,做饭、洗衣、伺候爸妈的活儿都落在了连雨琴身上,连雨琴俨然成了一个小大人。每当看到连新成叹气,连雨琴就会安慰连新成:“爸,你看,家里的活儿不用别人帮忙,我都会做了,您就别再操心了。”
幸福其实很简单连雨琴时常在街上捡塑料、废纸、废铁之类的破烂卖钱。听说鸭蛋降血脂,连雨琴用卖破烂的钱买了五六只小鸭子,已经喂得会下蛋了。每当连新成夸她人小鬼大,小小年纪就能当家,她总是朝连新成扮个鬼脸,就笑着跑开了。
连雨琴有个练习本改成的感恩簿,上面详细记录着每一位好心人为她家所做的善举。“社会上还是好心人多,等我长大了,一定要好好地回报那些好心人。”每次翻看感恩簿,连雨琴总是洋溢着满脸的幸福。
今年7月份,连新成患上了脉管炎和糖尿病,必须立即住院治疗。湛河区民政部门和残联当即对他进行救助,全村人再次为连新成捐款。
近日,该区曹镇乡政府联系到平顶山的爱心人士,带领他们到连新成家进行调查。爱心人士问连雨琴什么才是幸福,连雨琴一脸天真地说:“我觉得能有一些好的调料,能为爸妈做出可口的饭菜,这对我来说就是最大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