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上一位劳模牙医的“艺术公益”梦
2014-04-23新华网
    工作刻苦钻研,多年如一日带领团队攻关;闲暇时热爱公益和文艺,不仅带领同事献爱心,还积极为艺术与慈善“搭桥”……当记者来到上海徐汇区牙防所与全国劳动模范徐培成面对面时,惊讶于这位在基层服务数十年的牙防所所长对公益慈善事业如此执着。

  拥有国家专利和上海市科技进步奖的老徐,工作日里穿上白大褂,忙的是悬壶济世、科研攻关;业余时间,脱了白大褂,他也没有闲着,而是带领全所医师当起了志愿者。北京奥运会,老徐被推荐为火炬手;上海世博会,他又想方设法参与到公益服务中。

  时间追溯到2012年,徐培成带领牙防所的医师志愿者参加了上海市华侨事业发展基金会赴江西省开展的扶贫项目,不仅跋山涉水慰问和捐助了当地希望小学,牙防所的10多名医生还克服水土不服、饮食不习惯等困难,走进江西黎川的大山深处,为当地少年儿童免费补牙,并开展了预防牙病的科普活动。后来,此类公益项目坚持每年开展,受益青少年超过3000人次。

  徐培成和同事们在江西山区的善举,通过口耳相传、媒体报道,引起了江西当地获得“中国陶瓷艺术大师”称号的景德镇陶瓷学院教授宁钢的关注。宁教授说:“爱心是可以相互感染的,这些年我不仅和徐医生成了好朋友,他还为我们这些艺术家加入公益捐助的队伍牵线搭桥。”
  今年4月,在老徐的带动下,宁钢教授驱车10多个小时来到上海,向上海市华侨事业发展基金会捐赠瓷画精品《岁岁和合》,计划通过义拍为相关的健康慈善项目募集约100万元善款。

  徐培成感慨:“当初,我们这些医生发起的公益行动主要是提供义诊,后来发现献爱心也可以产生‘一传十、十传百’的连锁反应。上海侨界、医务界发起的‘侨爱’健康慈善项目,也能吸引艺术家大手笔的创作捐赠,逐步构筑起一个全社会都来献爱心的良性循环。”

  在志愿者老徐看来,尽管个人献爱心的能力有大有小,但为慈善项目牵线搭桥却是有心人都能为之。时下一些艺术家忧心没有做公益的好机会、好平台,全社会更应探索“转化”和“嫁接”的办法和途径,将爱心创作转化为更多、更大的公益慈善正能量。

  记者采访期间,老徐又在为另一些艺术家的慈善捐赠忙碌着。这一回是为雕塑家沈默联系安排作品捐赠事宜。在劳模牙医徐培成的设想中:“文化艺术与公益慈善,两者有机融合在一起,造福社会大有可为。”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