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草根环保公益人的成长
2014-04-23青年时报
    环保宣言

    公益,是一个感召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的价值观也会慢慢随之改变。—白洪鲍

    时报讯 “公益,是一个感召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的价值观也会慢慢随之改变。”白洪鲍,温州市绿色水网环保公益中心的掌门人,一位80后的草根环保公益者。他先后参与过鳌江水环境项目保护、温州发展教育项目、浙江省清源行动水环境保护项目等水环境保护行动。

    从最初的一腔热情,到热情退去之后感受到的沉甸甸的社会责任感,这是一个环保公益人蜕变、成熟的一段历程。

    初涉环保 被所见之景深深震撼

    2006年,白洪鲍跟随鳌江水环境项目保护团队来到平阳鳌江进行水污染项目的调查工作,这也成了他环保事业的开端。“我一直住在鳌江边上,住久了有些东西就会慢慢习惯,感觉不到有什么异样,但当我进入鳌江流域时,眼前的那些景象真的深深地震撼了我。”白洪鲍说。

    当时,他们来到一个村庄,那里的稻田满是裂痕。靠着鳌江,理应是水源充足的地区,却出现了如此不可思议的一幕,在了解了背后的原因后,白洪鲍的内心受到了强烈的冲击。

    原来,这里的水因为污染,已经不能使用。农民们告诉白洪鲍,以前他们都是用鳌江水灌溉稻田,但是,现在只要用鳌江水一浇,稻子很快就会枯死,农民的脚一接触到那些水还会起红疹。于是,农民们只能到很远的地方去挑水来灌溉稻田,还在田埂下铺了塑料膜,以减少稻田水分的流失。

    “我当时才真正体会到,原来环境问题对生产生活有着如此密切的影响。”白洪鲍说。

    “我们在村里的时候,村民们对我们说,‘我们想要一口放心的水’。我当时情绪很低落,但我也因此受到了鼓舞,我感觉到,环保不仅仅是一份热情,更是一种社会责任。”白洪鲍说。

    组建温州绿色水网环保公益中心

    2012年6月份,白洪鲍因为婚假得了几日空闲,却也正因此发现了温州民间存在着的环保力量。白洪鲍告诉记者,他在网络上发现了这样一个群体,就对此做了一个调研。他想到要组建一套行动体系,担当起公众与政府之间沟通的渠道。而温州草根公益者之家,即后来的温州绿色水网环保公益中心,也应运而生。

    原本是中国“绿眼睛”保护组织专职工作人员的白洪鲍,凭借着自己的环保工作经验,开始了新的探索。

    2013年初,这套设想中的行动体系开始初步形成。行动体系分为4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搜集到相关污染信息,由属地志愿者到现场进行排查,然后填好信息表移交所在地环保部门,组织也会对此进行3天一次的跟进;第二部分是把案件情况发送到上一级环保部门;第三部分为媒体行动网络问责;若仍然不起效则启动第四部分:公益诉讼。如此一套体系,四个步骤,层层推进,保证了民众反映的污染问题能得到切实的关注和解决。

    “我们这么做就是为了让公众有更大的话语权,起到一个补充作用。”白洪鲍说,2013年,他们已经实施了69次环保监督行动,“做好这个行动体系我觉得比单单把几个案例处理好更有用。”

    筹资、人才困境仍存在

    白洪鲍告诉记者,目前绿色水网公益中心的资金主要来自社会捐助、基金会资助以及政府购买款项。

    “不过分依赖某一方的资助对于民间机构来说是很重要的,这样才能在组织活动时更有底气,机构更加稳定,也能争取到更多的话语权和独立权。”白洪鲍说,理想的状态是政府承担50%,社会捐助和基金会也占50%。

    白洪鲍告诉记者,目前募集支付行政成本,如成员工资等款项还是较困难,主要原因还是在于社会认同感低,公众对于公益事业的观念还未完全转变过来。

    除此之外,组织的人力资源招募也存在困境。“环保这个行业的社会认同感低,它对于很多优秀人才来说都不是择业的第一标准,因此很难招募到合适的人员。”白洪鲍说,为了避免陷入“缺乏资金招不到人才更加难以筹到款项”的死循环,他们也在通过各种办法筹措款项。

    2014年,绿色水网将实现公益项目外送,共同将水环境治理项目推向全国,树立起对外的公益品牌。同时,通过多项特色活动,激活本地社会组织参与环境工作的活力,并计划在2014年继续扩大由全国多家环保组织共同参与的“江湖大会”的社会影响力,吸引全国的民间水环境保护工作者来温出席会议,在温州设立“江湖大会”永久会址等。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