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妯娌撑起四世同堂大家庭
2014-03-05

五妯娌撑起四世同堂大家庭

来源:广州日报 发布时间:2014-03-05

  27口人 在一起生活了23年

  在塘厦镇石鼓社区的一栋4层高的民宅里,住着一个有着27口人的大家庭。自1991年以来,五兄弟携各自的小家庭与父母同吃同住在这里,坚持23年不分家。而将这个大家庭打理得井井有条的就是五兄弟各自的妻子——五妯娌,她们相夫教子、孝顺公婆。在常人看来最难处理的婆媳矛盾和妯娌矛盾,在这个家里也得以妥善解决。

  轮流买菜一起做饭

  1991年,现任塘厦镇政法办副主任的黄凤贤嫁入有兄弟五人的丈夫家。一般来说,农村家庭的兄弟们各自娶妻后,都会分家各自生活,但自从黄凤贤嫁到夫家,就一直跟公婆全家人住在一起,从未分过家。

  现在,他们这个大家庭已有27名成员,从黄凤贤的公公到大伯的孙儿,已是四世同堂。

  他们住的四层小楼是早年盖的,一梯两户的格局,每个小家庭都有自己的活动空间,但一般除了睡觉,绝大多数时间里大家都喜欢聚在一楼的“公共空间”,一起吃饭、喝茶、看电视、聊天。

  家里共有10个孩子,打打闹闹是避免不了的。“只要孩子打闹,我们都会各自责备和教育自己的孩子。”黄凤贤说。所以,因为孩子打闹而导致的妯娌口角在这个大家庭里极少发生。

  27张嘴,吃饭是件大事。每月各家把伙食费交给三伯娘掌管,五妯娌根据各自的工作特点明确分工:周一到周五由三伯娘买菜,周六、周日和节假日由黄凤贤买菜,寒假和暑假期间就由当教师的二伯娘和小婶轮流买菜。平时,大家下班回来就一起做饭、洗碗、打扫卫生,五妯娌从没因为家务事闹过意见。

  平日里吃饭,这个大家庭都要开两围才能勉强坐得下,逢年过节则须开够三围。这个四世同堂、27口人的大家庭围坐一起吃饭的场景,常常引来邻居们艳羡的目光。

  轮流侍奉病重婆婆

  “现在的人都习惯了三口之家的日子,但我们都觉得住在一起更能让老人家开心。”黄凤贤说,当初大家坚持不分家的原因很简单,就是为了更好地照顾公婆。从同住到现在,公婆的伙食费一直由5个小家庭分担。此外,他们每年还给公婆2400元的赡养费,这个不成文的家规一直坚持到现在。

  2007年,黄凤贤的婆婆被确诊为胃癌晚期,吃喝拉撒都在床上,五妯娌不怕苦不嫌脏,轮流值班照顾她,帮她翻身、擦身、喂药、收拾大小便。

  婆婆病重离世前的那段日子,嘴里不停地吐出黑色的血水。为了不弄脏婆婆的衣服,并且让她尽量躺得舒服,五妯娌守在她身边,不停地用毛巾帮婆婆接住那些吐出来的血水。有时血水溅满双手,她们也不嫌脏。婆婆的肚子痛,不停地呻吟,五妯娌就帮她按摩,尽量减轻她的痛苦。

  婆婆离世后,为了使公公不觉得孤独,五妯娌一有空就轮流陪公公聊天、散步,还常在下班途中给公公买回来一些小零食,让公公感受家庭的温暖、尽快走出丧妻之痛。(文/图 记者黄江洁 通讯员龙江波)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