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照顾“抱养”弟弟数年
2014-01-13

女子照顾“抱养”弟弟数年

来源:大河网 发布时间:2014-01-13

    阅读提示

  有这样一对姐弟,他们没有任何血缘关系,从小被一对夫妇抱养,但他们情如手足。五年前,弟弟患重病住院,姐姐虽然生活并不富裕,但她仍无怨无悔地出钱出力,精心照顾弟弟,并且一直坚持到现在。他们的感情早已超越血缘关系,比亲情还亲。

姐姐王玲利在病房里照顾患病在床的弟弟王全有。

  1月6日上午,平煤神马医疗集团总医院烧伤整形科6病室,王全有仰面躺在床上,两腿向外弯成“八”字,正在烤电,治疗其腹股沟处的溃烂。其姐姐王玲利坐在床边,不时帮王全有拉拉衣服,盖着其上半身或按摩按摩其胳膊。记者与王全有打招呼,他只是盯着记者看看,没有回应。

  王玲利今年57岁,家住市区劳动路88号院。王全有今年48岁,平煤神马集团六矿职工,后因出现精神疾病,一直在家休息。

  “抱养”的姐弟胜似亲姐弟

  据王玲利说,50多年前,不满一岁的她被我市一对夫妇抱养。稍懂事后,养父母对她讲述了她的身世。虽然知道了这一切,但王玲利并没有任何想法,反而一直都很感激养父母。王玲利8岁时,养父母又收养了弟弟王全有,“那时,弟弟刚出生7天,脸上的胎记遮住了大半个脸,可能因为这个,他才被亲生父母遗弃,后被养父母收养。”王玲利说,弟弟被抱回家后,一家人都很宠爱他,“有啥好吃的都尽着他吃。”作为姐姐的王玲利总是让着弟弟,从不和他争东西,并且帮着父母照看弟弟,而弟弟脸上的胎记随着年龄的增长,慢慢淡去。两人虽然没有任何血缘关系,但姐弟俩的情义随着时间的推移一天天加深。

  1975年,18岁的王玲利到南阳方城县当知青。“下乡没多久,就接到父母来信,弟弟太淘气,他们工作又忙,无法管教。”接到信息,王玲利请假回去将弟弟接到方城县,给弟弟找了一所学校,亲自照顾和管教弟弟,这一带就是两年。直到王玲利返城,她弟弟才跟着她回到父母身边。

  日子就这样一天天过去,这个特殊而平凡的家庭过得风平浪静,而且也充满了欢声笑语。随后,王玲利和弟弟各自上班、结婚、成家、生子,本以为日子会这样一直过下去,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在王全有到平煤神马集团六矿上班的第四个年头,出事了。

  “那天,他本来正在上班,突然跑回了家,说后面有人追他,要杀他。”王玲利说,他们将弟弟带到医院检查,“精神分裂症。”王玲利说,自从弟弟患上这病后,一发作就打人。“一次两次还行,次数多了,弟媳天天担惊受怕,而且也有些心灰意冷。4年前,两人离婚。”

  照顾“抱养”弟弟数年无怨无悔

  弟弟离婚后,王玲利就将弟弟接到自己家居住,管其吃喝,为其治病。然而,祸不单行。自2009年开始,王全有每年都要住几次医院,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阴茎癌、肺囊肿……病魔一个接一个地“折磨”着王全有,他的生活逐渐不能自理,大小便失禁,不能与人交流。“一天不知尿湿多少条裤子,拉裤子上也是司空见惯。由于父母均已年迈,照顾王全有的责任就落在了王玲利的身上。换洗衣服、喂饭、按摩、擦洗身子……王玲利每天早上一睁眼就要来到病房照顾弟弟,晚上七八点,直到其丈夫下班前去帮忙,她才有片刻的“喘息”。

  “多亏了丈夫的支持和理解。”王玲利说,两三年前,由于免疫力低下,弟弟的臀部溃烂了一个鸡蛋大小的洞,每天上午换药前,王玲利都要先为其消毒、清洗溃烂面,在她的精心照顾下,弟弟臀部的溃烂面终于慢慢长好。但不久,其腹股沟处又出现一个深五六厘米的洞。

  家里有年过八旬的老母亲,医院里躺着不能自理的弟弟,王玲利每天两点一线地奔波着。其母腿脚不灵便、还患有白内障看不清东西。“不论在哪儿,心都不静,在家照顾母亲担心弟弟,在医院又担心母亲。”王玲利说,担心在外面买饭弟弟吃不好,她每天早晨起床,“做好早上和中午的饭,用饭盒带到医院喂弟弟。”而她自己则凑合吃一点就算了。

  温学和其弟弟同病室,看到王玲利如此照顾弟弟,禁不住竖起大拇指。当得知两人并没有血缘关系时,他更是连说:“佩服、佩服,亲姐姐能做到这份儿上的也不多,何况他们还不是……”“你说,我照顾俺老伴,天经地义,这妹子如此上心照顾其弟弟,实在太难得了。”温学的老伴何桂荣说,每天,他们看着王玲利围着弟弟从早忙到晚,“家里还有老母亲,太难了。有时,我们实在看不下去,就让她早回去一会儿,我们帮她照看其弟弟一会儿。”

  刘晓战的父亲也在该病室住院,他经常来此陪护,说起王玲利,他也表示:“难得,有些活即使亲兄弟姊妹也不一定做得了,她都干了。”

  尽最大可能照顾好弟弟

  由于王全有长期有病,单位每月只能给其几百元生活费。这么多年来,为了给王全有看病,家里前前后后花了五六十万元,虽然弟弟有医保能报一些,但自家也花了不少。记者问王玲利算没算过她为王全有垫付了多少医疗费,她说没算过,“他又没钱,我总不能看着他生病不管。”据了解,王玲利退休后,每月有一千多元的退休金,丈夫每月有两千多元,“儿子结婚,全家人吃喝,剩下的钱几乎全部贴补给弟弟治病,即使这样,医疗费还是显得捉襟见肘。可不管再难,哪怕借钱,我也不能不管他。”

  记者询问王玲利是否想过放弃,她眼含热泪地摇摇头,“不管我们之间有无血缘关系,他都是我弟弟,我们生活在一个屋檐下,有共同的父母;不管他的病有无好转的可能,我都要尽力为其治病,尽可能地照顾好他。”王玲利说,她不想给自己留遗憾,也不想让弟弟有遗憾。 平顶山晚报记者牛超/文 禹舸/图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