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岁瘫痪女独力照顾患病母亲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发布时间:2013-12-27
图为小儿麻痹症后遗症患者舒应芳用左手托着右手艰难做饭。 李胜成 摄
中新网重庆12月27日电 (李胜成 蒋青琳)“只要能学、能做的事情,我一定要学会、做到,这样至少不会加重(家里的)负担。”为了让年迈母亲过上安稳生活,31岁的小儿麻痹症后遗症患者舒应芳花费几倍于常人的时间,努力学会养鸡、织毛衣、绣十字绣、发豆芽……
27日,中新网记者走进重庆酉阳县舒应芳的家时,她正在冒烟的火炉旁做饭,仅从水桶舀水到盆里这样一个简单动作,她足足花了3分钟完成。“我的手没力气,端不了整盆水,只能分成多次完成。”舒应芳说。
随后,舒应芳将一件烂衣服垫在锅下,拖着衣服慢慢移动铁锅,然后用左手托着右手肘部奋力将锅往上推,努力3次才将铁锅放上三角支架。等做好饭菜,时间已过去了2个多小时。舒应芳回忆说,“从10岁时开始学着做饭,每一次都像经历艰难的‘长途跋涉’”。
舒应芳3岁患上小儿麻痹症,因后遗症肌肉渐渐萎缩,走路逐渐变得艰难。1989年,7岁的她开始上学,尽管学校就在离家约50米的地方,但对她而言,这段距离就像是“无法逾越的天堑”。“当时不管是邻居还是老师,见到我在路上移动或在路坎边等待,都会送我到学校。而在学校里,我连上厕所都需要同学们帮助。”忆及童年时的艰难,舒应芳眼角泛起了泪光。
11岁那年,母亲刘仕娥患上胃病,严重时痛得嘴唇发紫、四肢冰凉,平日不能劳动,家庭重担全落在父亲身上。
“要给母亲买药,又要送我读书,家里实在负担不起。”尽管生活艰难,但舒应芳从未放下对生活的热爱。辍学后,她开始学着织毛衣、绣十字绣、发豆芽以补贴家用,后来听说养鸡赚钱又开始孵化小鸡。每天端着苞谷(方言指“玉米”)籽儿喂鸡,这些常人举手间就能完成的事儿,舒应芳需分成多次来做,但她将其当成事业坚持把鸡发展到80余只,可惜好景不长,前年的一场鸡瘟带走了她养的所有鸡。
去年,父母因矛盾分开,剩下患病的母亲与舒应芳相依为命。
“无论生活给我多少难题,我都会坦然接受,并努力去解决问题,只有不放弃,才能让生活变得更有希望。”舒应芳告诉记者,自己仍将坚持创业,为实现梦想不懈努力,“我的梦想是通过自己连抬起来都困难的双手,学习各种技艺实现创收,不但要养活自己,还要让母亲过上安稳幸福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