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事做七年 “的哥”感动县城
2013-12-02

好事做七年 “的哥”感动县城

来源:贵阳晚报 发布时间:2013-12-2

    七年前,一名外来“的哥”到罗甸县城跑客运出租车。自上岗开始,他就免费接送老弱病残等特殊群体的乘客。时至今日,罗甸这个小县城已经有近百名出租车驾驶员主动融入“雷锋圈子”,并有18名“的哥”加入他今年组建的“雷锋车队”。

    自订规矩 守诺七年

    上班第一天,郭显发就给自己定下规矩:老弱病残、孕妇孤儿、现役军人、劳动模范等,他都会免费服务。2007年,刚到罗甸的郭显发只有23岁。

    当时罗甸县城只有45辆出租车,但客运三轮车却有数百辆。由于价钱便宜,很多市民出行时不会选择出租车。“最初的经营收入并不好。”他说,那时他主要是靠客人包车到乡下去,一天的毛收入最多只有几十元。

    据罗甸县客运单位相关人士证实,因生意惨淡,当初很多出租车司机都选择辞职离开。尽管这样,郭显发仍然坚守着自己的规矩,当遇到需要帮助的弱势群体时,他便提供免费服务。

    如今已30岁的他,在谈到当初为何给自己定下这样的规矩时,他说因为从小受到爷爷严厉的教导,要求他要尊老爱幼,学会帮助他人。“我来自黔东南三穗县八弓镇的一个农村家庭,爷爷是一名军人。”郭显发说。

    千里送客 只收成本

    郭显发还记得,刚上班不久的一天,罗甸县沫阳镇一名叫胡天英的老人因患脑血栓到罗甸县医院住院,天黑时已找不到车回家。正在车站外揽客的他得知后,立即驱车送老人回家。路上聊天时知道老人是一名劳动模范后,他坚决不肯收200多元的车费。

    此外,从2007年年底开始,他得知罗甸县民族中学80多岁退休教师王行超行动不便后,就一直为他免费服务,经常送他到菜市场、走朋访友、赶庙会及上老年大学等。

    郭显发说,他免费接送特殊群体的事,在县城传开后,联系他的人开始多起来。其中,让他印象最深的是2008年秋天,送一对恋人返回老家的事。

    那时,罗甸民中教师杨桃菊和未婚夫李朝春找到他,说他们远在黔东南天柱县凸洞村的家里失火,希望能尽快赶回。二话没说,郭显发立刻带着他们昼夜兼程600多公里,一路上轮胎暴了两次,最终将客人送到目的地。他们下车后,郭显发只收取了油费及过路费,其他费用统统拒绝。

    组建车队 齐献爱心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类似这样的故事在郭师傅身上数不胜数。有人曾帮郭显发算过一笔账,七年的时间里,他平均每天免费服务15次左右,每天少赚50余元,一个月少赚1500元左右;再加上义务献爱心的时间,一年要比同行少赚一万余元。7年,就是近10万元。据称,郭显发的妻子在家务农孝敬老人,家里经济条件并不好。

    他的行为,最初一直遭到同行的冷嘲热讽,认为他在作秀。但7年来,他不但没有停下,反而更热衷于各类公益活动,这令很多人刮目相看,也有不少人被他感染,加入到献爱心的行动中来。2013年6月,郭显发组建了雷锋车队,目前已经有18名的哥主动加入其“麾下”,成为固定成员。

    “从一个人到一个车队,我们都知道其中的艰难。”罗甸县老龄办主任徐林介绍,去年,罗甸县政法委、残联、老龄办等十多个单位及社团组织分别授予郭显发“双拥模范标兵”称号、“雷锋车”车牌,表彰他在“向雷锋同志学习,弘扬雷锋精神”上的突出表现。

    郭显发说,不论以后如何,他都会尽力去帮助有需要的人。

    ■王智源 本报记者 张仁东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