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让卖房他要给妈妈留点东西
2013-11-11

不让卖房他要给妈妈留点东西

来源:大连晚报 发布时间:2013-11-11

    “孩子刚15岁,正是好年纪,也是我唯一的希望。如果社会爱心人士能帮帮他,我愿意死后捐献遗体来答谢社会!”说这个话的人是住在保税区亮甲店街道蚕厂村的村民陈玉清,她的孩子卢克林上个月因为白血病复发又住进医院,换骨髓的50万元巨款让陈玉清心力交瘁。

    孩子在第一个本命年患上绝症

    昨天,记者在医院见到陈玉清母子时,卢克林正在打吊瓶。陈玉清今年47岁,离异多年,仅靠家中两亩地种的玉米,以及自己打点零工赚钱,生活清苦,好在儿子听话懂事,让她颇感宽慰。陈玉清的儿子卢克林今年15岁,属虎的他长得虎头虎脑,特别乖巧,学习颇有几分灵气。十多年来,母子俩相依为命。

    2010年,是小克林的第一个本命年,那一年的冬天,卢克林突发高烧,腰腿疼痛难忍,母子辗转来到市儿童医院,经专家确诊为白血病。短短几天时间,活蹦乱跳的儿子居然成了白血病患者,这让陈玉清难以接受,这一家的生活也从此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曾求助媒体得到帮助

    为了给孩子治病,陈玉清把家里的积蓄花了个精光。“幸亏有政府和社会的帮助,要不然孩子挺不了三年。”陈玉清这样告诉记者。原来,在得知病情后,保税区和亮甲店街道把一家纳入到低保困难家庭行列,每年给予一定额度的补助,看病享受一定比例的大病补助,大家希望小克林可以渡过难关。

    后来,大连电视台得知小克林的病情,采访了这个不幸的家庭,在社会上形成了一定反响,社会爱心人士纷纷捐款,让陈玉清渡过了最初的困难,她也经常告诉小克林:“你的命是这个社会给救回来的。”

    原本小克林的病不断见好,已经结束了化疗,没想到1个月前,小克林又开始高烧,病情恶化,骨髓移植已经成了唯一一条出路——那50万费用又把这个家庭逼到了绝路。

    母亲愿捐献遗体回报社会

    再次找到媒体,记者从陈玉清的脸上看到了些许尴尬,她含着眼泪说:“我不愿意再去麻烦政府和社会,但是这是我能想到的唯一出路了。”

     陈玉清说:这次孩子病倒,小克林似乎也知道接下来的事情,性格内向的他情绪更加低落。发病时,小克林疼痛难忍,但是从来不会乱发脾气,也不会把自己的痛苦说给妈妈听。有时候妈妈在旁边掉眼泪,小克林反而安慰妈妈,强挤笑容,说一点也不疼。陈玉清表示,自己家里还有三间房,她让小克林上网,找一找买房子的人,把房子卖掉,小克林坚决回绝了母亲,他告诉妈妈:我这个病太连累人了,不行就别治了,要是卖了房子将来你住哪?我得给妈妈留点东西。

    主治大夫说换骨髓是越早越好,小克林越是懂事就越让陈玉清心如刀绞,一切能想到的办法都去试过了。孩子的父亲在三年前曾经来看过母子俩,给了一些钱,留了个手机号码,如今已经联系不上。

    此次找到媒体,陈玉清将其看作是最后的一搏。她说:孩子第一次病的时候,通过媒体的报道让她看到了社会的力量,这一次,她还想试一试。“我没有什么可回报社会的,我欠爱心人士太多了。如果有可能,我希望在我死后,把遗体捐献给需要的人或机构用于研究,这是我唯一能做到的了。”想帮助陈玉清的市民可以联系她本人,陈玉清电话13224203051。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