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旬夫妻为13名学生坚守深山
2013-06-03

6旬夫妻为13名学生坚守深山

2013年06月03日  来源:荆楚网

图为:夫妻备课,学生复习

  一所学校,两名教师,13个学生。在十堰市竹山县上庸镇偏远大山深处的一个山村,有一所被当地人亲切称为“夫妻学校”的吉鱼村教学点。杜明福和秦燕夫妻俩在这里坚守了6年多,既当老师,又当爹妈,默默地书写他们的美丽人生,把一拨又一拨的孩子送出了大山。

  吉鱼村位于秦巴山余脉的牛儿寨,海拔近千米。前些年修建潘口电站,抬升的水位淹没了村里的水泥路,在村口形成了一个巨大的水库,孩子们上学既要翻山越岭,还要乘坐轮渡过河。考虑到安全因素,教育部门在这里设立了一个教学点,学前班和一二年级的学生在这里就近上学。

  杜明福今年59岁,他的妻子秦燕今年53岁,在吉鱼村教学点里,只有他和妻子两名老师,当地村民称他为“校长”,而妻子秦燕也就成了“副校长”。

  5月29日,记者驱车前去采访。从市区辗转近6个小时才抵达这所小学。

  学校是一栋简易两层楼,一楼的两间屋子被隔成了三部分:教室、宿舍和加工厂。学前班和一二年级的学生共用一个教室,典型的复式教学。

  由于这里贫苦偏远,以前来过的老师都一一离开了。6年前,杜明福和秦燕主动找到领导要求到这个教学点去。于是,3个班的语文、数学、音乐、体育等课程,都由两人教学。

  夫妻俩既是校长又是老师,还是学生们的厨师、清洁工,不仅教书育人,还要照顾一些学生的生活,成为留守学生实际上的“爸爸”、“妈妈”。

  两人工作有分工,秦燕主内,教语文、音乐,负责做饭、照顾孩子们吃饭、睡觉等日常生活;杜明福主外,教数学、体育,负责后勤,砍柴、种菜、喂猪、买粮等粗活。

  学校经费不足,夫妻俩在学校附近开了五六块荒地,种上各种蔬菜,还喂了两头猪,等到肉肥膘足,就宰了冰冻起来,管一年到头,改善孩子们的生活。每到新粮上市,夫妻俩就拖着板车到村民家去收购。他们还自掏上千元钱,买回脱粒机、粉碎机,加工粮食,还时不时地给孩子们磨豆浆、做豆腐,“娃儿们吃好了,才能学好,不能误人子弟。”秦燕说。

  6个孩子在学校住宿,其中一个才6岁,安全问题是夫妻俩最为操心的事儿。每晚9点,秦燕便开始照顾孩子们洗漱、睡觉。刚开始,孩子们不习惯,哭着要妈妈。秦燕就陪睡在一旁,告诉他们,自己就是他们的妈妈,边轻抚孩子,边讲故事,直到孩子们进入梦乡。

  每天早晨5点半,夫妻俩就开始忙碌,打扫卫生,烧好开水,然后把孩子们叫起来。夏天通风降温,冬天烧炉取暖,对孩子关怀有加,无微不至。可他们却无怨无悔,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将一批又一批孩子送出了校门,送出了偏僻的小山村,让一个又一个孩子迈入求知的殿堂。

  夫妻俩的家远在百余公里外的竹溪县城,每年也只是在寒暑假时才能回去。当天采访时,记者发现秦燕在教读拼音时,用手捂着右耳,原来她的中耳炎已经发病一个多月了,为了不影响教学,只有捂着。她还患有高血压、严重的风湿病,“现在咋走得开呢,孩子们需要我,等到暑假再到医院好好看看吧。”

  夫妻俩把学校当成了家,与山里孩子建立了难以割舍的深厚感情。30多年的山村教学生活,夫妻俩并不感到有多艰苦:大山里的孩子需要我们,我们给孩子们传授了知识,他们也给我们带来快乐,跟孩子们在一起,就是最大的幸福!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