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在路上,就难说再见“绿皮车”
2013-05-21

 

就如同当年蒸汽机车逐渐淡出我们的视野一样,随着中国铁路快速地发展进步,“绿皮车”这个曾经聚焦和凝结了我们众多情感纠葛的交通工具,也加快了退出历史舞台的步伐。

不必因为青春的失去而纠结。没有失去,那知道珍惜,沉淀了才懂的回味。一时间,收罗记忆中的残片,那个喷云吐雾、呼哧带喘的铁家伙和它牵引着的“绿皮车”,竟成让咱老百姓百般留恋的怀旧情愫。

人是如此的善于健忘又如此地满怀留恋。在这个充满相互悖论的生命矛盾体中,遥想当年如“蜗牛”爬的速度、夏热冬冷的车厢温度、洗漱缺水厕所不洁的难度,人满为患服务不佳的态度,对于这些曾经广为世人所诟病的不良记录,按常理来论怎么也达不到让国人流连忘返的程度。

可是,事情的发展就这样偏偏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当我们习惯了用动车组的速度开始追赶人生的时候,当坐在四季如春的车厢内享受旅途的时候,当不再为“黄牛党”买票难而发愁时,当车厢内寂静如水每个人都蒙头看手机、玩电脑的时,此时此刻隐隐约约袭来的,似乎并不是我们想要的,如当年想象的那么美妙。

生活在奔跑中把我们变得焦躁不安,四季空调让我们失去了对季节的感受,安静整洁的车厢缺少了彼此交流的氛围,理所当然地将他人的付出可以冷漠对待挑剔时,一路下来只是旅途但却少了旅行的温度,偶尔目光的相撞,竟然会使相互间变的尴尬,以至于一直侧目看窗外,风景没记住多少,脖子抽筋倒是经常。

其实,“绿皮车”的称谓,屈指算来也就才几年的时光。可以说,这是中国改革发展的一个缩影和真实写照。只是,因为大量带空调的、速度更快的、乘坐更舒适的“红皮车”、“蓝皮车”甚至动车组的出现,它才由此沦落为“设施缺、速度慢、服务差”的代名词。

但是,凭心而论这对它也多少有失公允。几百公里才几十块钱,在这物价飞涨的年代,这种绝对是公益性的几十年如一日的坚持和坚守,曾经并且现在依旧满足了多少进城务工人员、低收入人群以及地处偏僻小站广大旅客的需求,这也许就是让我们对它充满留恋和怀念的地方吧。

我们也不应该忘记也不能忘记,为了这份坚守和坚持,车上车下广大铁路职工为之付出的鲜为人知的艰辛和辛劳,以及多年来不被许多社会成员所理解的批评和指责。

 “绿皮车”作为一个时代的符号,它的谢幕是早晚的事。可以想象,就当“绿皮车”真正淡出我们视野和生活的时候,当它只定格在我们记忆中的时候,也就是神州大地东西南北人行其便、货通天下之时。

回眸过去、遥想未来。在生命的轨迹,人生的旅途中,找到自我、发现自我,失去的、拥有的、经历的、收获的,何尝不都是我们生命长度与厚度的延伸?未尝不是我们全部的物资和精神财富?

每个人都有为自己奋斗和努力保持梦想的权利,作为 “绿皮车”的见证者和亲历者,此时此刻我们在向它深情道别的时候,是不是也应该,为曾经或当下依然坚守和坚持,为保障“绿皮车”开行的人们投下些许敬意?

有一点可以坚信,“绿皮车“退出历史舞台,这是事物发展的必然,但绝对不是中国铁路发展的终点。这就如同五千年连绵不绝的中华文明一样,在中华民族复兴的道路上,曾经的“绿皮车”,永远不会消失,留在记忆中的美好,只能更使我们的态度、智慧、生活方式、思想境界,变得愈加丰满与丰厚。

我们都在路上,无论中国铁路如何发展,怎样改革,大众化交通工具的“贫农”身份,就这一点就难说再见“绿皮车”。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