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旬老伯义务扫公厕20多年
2013-03-01

八旬老伯义务扫公厕20多年

2013年03月01日 来源:现代快报

  南京栖霞街道东阳社区的老街上,有一座简陋的公共厕所,附近120多户居民都要来这里方便。厕所里没有任何冲洗设备,也没有专人打扫,但内外一直都挺干净。老街上的人说,这要感谢一位80多岁的老人,他连续20多年坚持义务打扫公厕。在四周的街坊邻里心中,老人就是身边的活雷锋。

  自制工具打扫公厕

  昨天(02月28日)清晨,南京下起小雪,东阳老街上湿漉漉的,路边留下许多泥脚印。

  走到老街东南角上的公厕时,泥脚印消失了,记者看到一位瘦小老人的背影。他叫吴绍南,今年84岁,是位退休工人。老人拿扫帚、簸箕、铁钳、水桶,来到屋后仅有5米之隔的公厕,开始清扫工作。

  老人用自制的铁钳夹出丢在角落的废纸团,用扫帚将其扫入簸箕,倒进公厕旁的垃圾池,还用自己改造的竹扫帚打扫公厕地面,扫去污秽杂物,再用水桶从自家门口的古井中打来清水,冲洗公厕。冲一遍不够,老人再去打水来冲第二遍,直到把公厕的水泥地冲得干干净净,才拿上清扫工具回到家中。

  “这样多干净,一点味道都没有,看着也舒服。”老人话不多,回到家中继续埋头忙家务事。在被问及扫厕所累不累、脏不脏时,老人说,“其实也简单,每天抽点时间做就好了,没什么特别的。”

  “要脏就脏我一个人”

  老人为什么会坚持义务扫公厕?公厕没有专人打扫吗?原来,公厕建于上世纪70年代,内部构造简单,没有任何冲洗设备。不仅如厕的人多,四周居民每天还来冲洗痰盂,卫生状况就比较差。

  老街上的老人介绍说,当初公厕建成时,公社轮流打扫,可后来公社大队解散了。居民刘大妈介绍说,别看这间公厕简陋老旧,作用却不小。东阳老街上很多老房子,居民们都要来公厕方便。加上老街北边是大片农田,很多农民都会来公厕挑粪,运去沤肥浇田。“来挑粪的人经常来,但是往往都只是挑粪不打扫卫生,这样不出两天,厕所就脏得无处下脚了。”

  眼看家门口的公厕卫生堪忧,四邻总是发牢骚,吴绍南便主动带工具来打扫。“要脏就脏我一个人。”上世纪90年代起,老人便默默地挑起清扫公厕的担子。东阳社区社工李榕介绍说,吴绍南老人退休后就开始义务打扫公厕,二十多年如一日,夏天天热,老人还自己配制灭蚊剂、消毒水,保持公厕卫生。

  老人们组成巡逻队

  “吴大爷真是个好人,每次看到他都在做好事,帮助别人。”住在街对面的孟大妈说,公厕前有一个两米长、一米宽的开放式垃圾池,“有时候风一吹,垃圾就四处飘,树叶、塑料袋、废纸都吹落到人家院子里,每次看到了吴大爷总是又扫起来,堆到袋子里,清洁车来到这也方便清扫,拎袋子就走了。”

  “我们有人家的水桶掉下井,也是找吴大爷捞,他都捞出经验了,一般人都不会干这活。”街坊被老人的精神感染,默默地做起好事来。居民孟大妈说,前年年底,吴大爷一连生病了好几天,公厕的清扫是住在附近的几户居民打扫的,“我们也有义务打扫,吴大爷年纪也大了,大伙都愿意接替他,把公厕的卫生维持好。”

  据悉,在老街居民的自发组织下,前年一支由东阳社区60岁以上老人组成的志愿巡逻队成立了,志愿者们每周都安排轮班表,负责方圆一百多户居民的治安巡查和卫生清洁。“老人们都愿意加入这支队伍,愿意为大家服务。”说起这支志愿者队伍,邻里们连连赞赏,“自从有了他们,我们老街不仅变得干净卫生,而且已经连续一年多都没发生过盗窃案。”老年志愿者们则十分谦虚,笑着说是受了吴大爷的感染,向吴大爷学习。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