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孩病逝父亲替儿写信还情债
2012-09-27

男孩病逝父亲替儿写信还情债

2012年9月27日    来源:新华网

  重庆商报讯 一次次深情的呼唤还是未能留住阳光男孩金祥希的生命。9月20日,18岁的他在病床上离开了这个他无限眷恋的世界。患病3年,他忍受着恶性肿瘤的困扰和折磨,同时也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爱。近日,他的父亲金承强写下感谢信,感谢曾经帮助过他们的那些好心人:“做一个感恩的父亲,替儿子还人情债!”

  为儿还愿他开始感恩之旅

  金祥希,这个患癌3年的18岁的男孩,期期考班上第一,考重点大学的信念让他撑了3年却未能撑到最后。9月20日,对于金家人来说,是最痛苦的一天。“一切早在预料之中,但仍感觉噩耗来得太快。”昨天,金承强回忆,那天中午,他接到妻子的电话,称儿子熬不住了。他当即从石桥铺的工地上赶到巴南花溪医院,在儿子的病床前不停地说着“要坚强、要坚强“之类的话。

  “这些话,骗不了儿子更骗不了自己。”金承强伤感地说,其实9月3日入院,医生便给他们下了病危通知书。虽然有心理准备,但事情到来这天,他仍然渴望多拥有儿子一些时间,哪怕是一分一秒。

  9月20日16点14分,金祥希永远离开了他们。难掩悲伤,一家人抱头痛苦。9月中旬,儿子还能说话时,曾告诉他要感谢社会上那些帮助过他们的好心人。儿子离世之后,他就开始了感恩之旅。

  捐赠角膜 为他人带去光明

  捐遗体是儿子的心愿,因器官移植越快越好,金承强早就托媒体记者联系了市红十字会。昨天,记者在金承强的家,看到了一本重庆红十字会的荣誉证书和重庆医科大学的遗体接收证明。

  “3年病痛的折磨,儿子的器官早就衰竭了。角膜还能用,这样可以让其他人看到光明,这也是儿子生命的延续;遗体捐给大学当标本,希望他们能研究出治疗儿子肿瘤的药物,让跟儿子患同种病的人恢复健康。”

  托人发帖 感恩各界好心人

  儿子的遗体捐了,无需料理后事。没有鞭炮,没有冥纸,也没有一抔黄土。但简陋的租赁屋里还残留着儿子的味道,每晚“梦见儿子”便成了金承强的“工作”。这时,他开始琢磨怎样感谢那些好心人。金承强妻子介绍,那些捐款的好心市民,有的他们连对方是男是女都不知道。

  9月21日,他托外侄女在大渝网上发帖,“社会各界的关注与援手,让我们在无情的病魔面前体会到了社会大家庭的真情,也正因为大家无私帮助,让我们有了坚持与病魔抗争的勇气和力量……”并发布了儿子已故的消息,称这是一封迟来的感谢信。

  “不足500字的内容,全是自己写的。”金承强说,自己只有小学文化,不知道写得好不好,但那是他在真心感谢。

  写感谢信 请老师修改润色

  在夫妻俩的心中,还有一个群体应该感谢,他们就是鱼洞中学的师生。金承强介绍,儿子生病的3年,儿子高中同学、初中同学和鱼洞中学的师生捐了约5万元,儿子的同学还跑到李家沱、杨家坪和鱼洞大街上为其募捐。就在儿子去世的那天晚上,他还接到了三四十个电话,那些全是儿子同学打来询问情况和安慰他的。

  “这些都是恩情!得还!”金承强说。9月23日,他费了半天劲儿,草拟了一封感谢信,五六百字,但总觉得写得太糟糕。第二天,他跑回巴南南彭老家,找儿子曾经的小学老师修改感谢信。“四五个老师研究了大半个小时,删删减减、增增补补,将这封感谢信改得面目全非。”他笑着找出那张改得面目全非的原稿给记者看。内容很质朴,除了感谢还是感谢。

  金道春老师是当天参与修改感谢信的老师中的一位。昨天,他说,金承强忍受着丧子之痛,却还想着感恩他人,让他们十分动容。

  最终,他们定了稿,并打印了一张。金承强买来红纸和墨汁,跑去找镇上毛笔字写得最好的人写感谢信。因对方时间原因,他未能当天取回,他打算找个周一学校开大会的日子,把感谢信交给鱼洞中学。

  采访结束时,金承强透露,上前天,一位好心人打了200元钱在他卡上。他想借本报,感谢所有关心和帮助过他们的好心人,也想告诉那些好心人,儿子去了,别再往他卡上打钱了。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