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名少年挺身下井救女童
2012-07-10

几名少年挺身下井救女童

2012年7月10日    来源:大河网

  晚上,一家人正在树林中捉知了,突然“扑通”一声,孩子不见了,无盖水井里传来了孩子的哭救声。

  为救孩子,爸爸急忙找来绳子,自己下井,结果绳子不结实,他也掉了进去。

  阴雨的天气、狭小的井口、无助的哭声,公安、消防、村民、学生、老师,一群人接力救人……

  现场

  女童坠井,父亲救援也不幸掉进去

  昨天凌晨1点,沿郑州黄河大堤至富景生态园处路牌,再向北约300米处的小树林里,几束汽车灯光穿透夜雨,打在晃动的人影上,提示着这里的不安宁。

  此时,几十名消防官兵和民警已经施救了几个小时。灯光下,一口直径30厘米、深40米的水井上架起了三脚架,救援人员正向井下输送氧气。

  旁边,一对中年男女双手合十跪在泥泞的地上,不停呼喊着孩子的名字,还有三人则跪在地上不停地磕头。

  坠井女童姓葛,2岁多,家住江苏南通,事发前随家人来郑州的姥姥家玩。

  “周末了,一家人来这摸知了,她和她妈在一块儿,结果她掉井里了,当时还喊‘妈妈,救救我’,她爸就赶紧往这儿跑。她爸瘦,就从附近村里找来绳,自己下去救。绳子不结实,往上拉的时候绳子断了,她爸也掉进去了。”孩子的外婆说。

  救援

  井口太小,消防员都下不去

  前天晚上8点43分,接到报警后,长兴路派出所民警、武警消防官兵等百人先后赶至事发现场。救援民警在周围村庄找来了11名身材瘦小的少年配合救援,经测量,仅3人可下井自由活动。

  当晚将近零点,经多次努力,一名少年终于成功将专用绳索绑在女孩父亲葛先生身上。葛先生救了上来,满脸是血,呼吸困难,心率快,随即被送往医院急救。葛先生经抢救后已清醒,但有一只胳膊还不能动。

  大人被救上来了,但井下还有一个幼小的孩子。

  凌晨1点40分,救援人员绑上绳索,再次倒立下井。

  5分钟后,因体力不支,施救者升井,上衣被蹭烂,右肩擦伤。

  经过短暂休息,2点左右,这名施救者再次下井。

  但因连续两次作业导致体力严重不支,只好再次升井。

  此时,家属情绪一度失控,“让我下一次吧。”孩子母亲哭着说。

  “下井的这人是在附近村庄找的。在他之前好几名消防员都试过了,只是井口太小,一般人下不去。”民警说,找不到合适的人下井成了难题。

  求助

  四处求援,多人下井均被卡住

  第二次下井失败后,当事人的朋友联系了长兴路派出所的高警官。“这边的人都累坏了,能不能再找其他人?刚才下去的人已经开始头晕不舒服了。”高警官也开始联系辖区内的企业和村庄。“你们厂里的门卫有没有比较瘦的?”“不要睡了,帮我找找看村里是不是有比较瘦的年轻人?”

  凌晨3点20分,雨越下越大。现场一片泥泞,施救人员浑身早已湿透。几位家属蜷缩在树下,他们已经哭累了。

  几分钟后,孩子家人找来的第二名施救者尝试下井。“抓好绳,有问题就用脚晃。”消防人员叮嘱下井者一些基本要领,每下行几米,就问一下“感觉怎么样”。但由于肩膀略宽,施救者无法下井。随后,惠济区老鸦陈村、八堡村的村干部也带着村里人前来帮忙。

  凌晨3点40分,第三个人准备下井,但他刚把身子倒过来,就被卡住了。再次作罢。

  凌晨4点30分,第四个人下井(编注:第二位下井者再次下井),再次失败。一个小时后,第五个人同样以失败告终。

  早上6点左右,当第六名施救者第一次尝试失败后,孩子母亲用沙哑的声音一遍遍哀求着,“再救救我的孩子吧。”一位刚尝试过下井的小伙子说:“我真是下不去,我也想帮你啊。”

  “求求你,再试一次,好不好?救救我的孩子吧。”天色渐亮,每一位家属的脸色都略带苍白。“那就再试试吧。”最终,施救人员决定再次尝试。依然是失败。

  转折

  几名少年挺身而出下井救人

  昨日早上7时30分,事故已发生将近12个小时。这时,四名初中生模样的少年来到救援现场。“哎呀,这下绝对可以。”现场不少人立即振奋起来。

  带队的刘老师介绍,其中三人是惠济一中的体育生,另一人是派出所对面汽修厂的员工杨家辉。 

  首先下井的是张权,年仅14岁的他,刚上初二。第一个上阵,他看上去并不紧张。

  “往上来点,再往下去点,我没事。”他“指挥”着救援人员把他往下放,但是,他突然没声音了。

  这让救援人员立即紧张起来。“张权,有事没,说句话。”过了一会,“没劲了,先拉我上去。”张权说。

  大家立即齐心协力把他拉了上来。他稍微休息一下,再次要求下井。但5分钟后,他喊:“手伸不直,浑身没劲。”于是再次升井。

  结果

  被困12小时,她没能挺过来

  民警给张权准备好了干净的衣服,他脸色有些白,双肩被勒出了血痕。

  昨日8时30分,经过考虑,救援人员决定让16岁的杨家辉第二个施救。

  但救援充满波折,第一次下井,失败。

  第二次下井,他才完成了所有的动作,用绳索固定着坠井的孩子,准备升井。

  一点一点,众人小心翼翼,生怕伤害到他们。两分钟后,杨家辉喊“脚被卡住了”,工作人员赶紧调整。

  升井后,杨家辉说,“刚开始稍微有点害怕。”来自焦作武陟的他刚到郑州打工才一个月。

  两分钟后,孩子被打捞升井,此时,离她坠井已经过去了12个小时。

  家人的哭声响彻整个现场。

  在哭声中,急救人员无奈地摇了摇头。

  疑问

  挖掘机作业可不可行?

  一场接力救援,就这样结束了,结局让人悲伤、无奈和痛苦。昨日早上6时许,当第六名施救者再次尝试下井失败后,家属们的情绪再度失控。这时,停放在救援现场附近的一台挖掘机引起了家属的注意。“我给你们掏钱,用挖掘机行不行?”但这个要求没有得到施救指挥的认可。

  对此,指挥人员称,当时已抽调挖掘机赶来了,但是水井太深,挖掘机挖得太慢,还需要挖很大的地方,出事地点土质疏松,容易塌陷,而且情况紧急,根本不允许这么做。除非是直接下井行不通了,才会这么做。

  据附近村民说,发生事故的这口井是村里人浇灌树木用的,“像这样的井多的是,黄河大堤以外的井都封口了,大堤以内的井很多还没封口。现在都出事了,也该把井盖的事儿管管吧。”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