妻子照顾残疾丈夫30年
2012年7月10日
60多封情书和一份痴情,让年轻漂亮的浙江女孩黄元亚心生怜悯,与下肢瘫痪的任义林领取了结婚证后,义无反顾地照顾了残疾丈夫30年。
任义林高空坠下留残疾
在昆明市东川区第二人民医院普外科一病房内,门后的钢架上,晾着十多块尿布。一位戴着眼镜的中年女子低头洗着盆里的衣物。一位头发苍白的男子坐在轮椅上,双手不停地在枯瘦的右脚上搓揉着,头向后靠,眼睛紧闭,痛苦地呻吟着。
中年女子听到呻吟,赶紧起身按摩着他的脚,想为他减轻痛苦。男子说了一句“闪开,让我自己来”。女人站在一旁,双手扶着他的肩膀,眼中满是焦急。约摸过去10分钟,男子突然开口,他说自己虽然下肢瘫痪,但医生说有一根受损的神经还在联系着,有时会给他带来一种电击的感觉,非常难受。过了一会儿,他的情绪渐渐平息下来,开始向记者讲述他与妻子的风雨人生。
男子名叫任义林,63岁,云南昭通人,1972年到东川工作;而他身旁的女子正是黄元亚。
1980年底,在原东川矿务局汤丹矿选厂工作的任义林,检修球磨机时从六米高的空中意外摔下,造成第一腰椎压缩性骨折,在当时的铜矿医院手术后,保住了性命,却造成终身瘫痪。
60多封情书没能打动芳心
黄元亚1977年高中毕业后在家乡当了四年的小学老师。1981年,她与一位想到上海打工的同伴来到上海,因为钱花光了,黄元亚只好在上海滞留。
1981年,单位将任义林送往上海瑞金医院进行后期治疗,住旅馆时遇到了黄元亚。
得知黄亚元和同伴很缺钱,负责护理任义林的同事建议说:“干脆让小黄来护理你吧。”想到可以因此赚点钱,黄元亚与同伴承担起了护理任义林的工作。
20多天后,黄元亚带着同伴打算回老家,任义林脱下手上戴着的上海男式手表,要送给黄元亚,黄元亚拒绝了,但任义林硬是把表戴到了她的手上。 “分别后,我开始给黄元亚写情书,每三天就写一封,一写就是五六页。半年时间里,相继写了60多封。”任义林回忆说。
任义林从上海追到浙江寻人
情书是一封接一封地寄出去了,但全都石沉大海。“我当时并不喜欢他,照顾他是为了工作,所以任他怎么写,我一个字都不想回。”黄元亚说,这些情书看后都被她悄悄地烧了。
黄元亚坚决的态度,让任义林很着急,在同事的陪伴下,任义林按照他寄信的地址,找到黄元亚的家中。“他们一直住在我家,并说如果我不答应嫁给他,就要死在我家,还要说我跟他发生过关系,玷污我的名声。”黄元亚回忆起当年的情景,心中充满了无奈。“我左思右想,这样下去也不是个办法,看着他的可怜样,我心里产生了一些同情。”就这样,黄元亚和任义林办理了结婚登记,并于1982年来到了东川汤丹矿,开始了相依相伴的生活。
有委屈但仍无怨无悔
黄元亚说,东川区第二人民医院副院长许向明告诉她,“任义林的第一腰椎压缩性骨折,并造成下肢瘫痪,对性生活是有影响的。”
30年中,黄元亚多次在任义林发脾气时被他打过。为此,她曾提出过离婚,但从未真的离开过任义林。有一次远在浙江的妹妹来到东川,想把她带回浙江一起生活。但黄元亚始终放心不下任义林。
黄元亚说,2009年以来,任义林不但下肢肌肉萎缩,臀部还长了褥疮,所以需要换的尿布更多了,而且经常需要住院。在医院为他洗完尿布后,还要回家做饭给他吃。
“这么多年了,再难熬的日子我都坚持下来了。想当年,我经常在深夜起来洗衣服、做家务,目的就是不想让自己有可以感到寂寞的时间。也许由于病痛的折磨吧,任义林经常会发脾气,但我已经习惯了,现在我只想好好照顾他。”今年53岁的黄元亚看着丈夫,深情地说。多年来,为了补贴家用,黄元亚在医院当过护工,还开过一个商店。
任义林看着身旁的妻子感慨地说:“如果没有她的活,我早就死了。”
邻居:她为人太好了
东川矿务局退休大院下大院里,黄元亚家的邻居孙女士说:“像这样好的人太少了,脾气又好,为人又好,不光是照顾丈夫,邻居需要帮助的,她也从来没有推辞过,还经常去看望独居老人。”
邻居甘女士说:“我真为黄元亚的一生感到惋惜。她太好了,人长得好。当时来到汤丹时,和我们住在一幢楼里,她经常把她丈夫从三楼背上背下。时不时还会听到任义林对她大吼大叫,但她还是无怨无悔。”甘女士说,任义林的堂弟来东川看望他时说:“我嫂子真是太好了,没有她就没有我哥,是她给我哥带来了生命和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