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假难辨!养老金缺口数字满天飞
江苏天一智能设备有限公司
2012年6月16日
1997年养老保险改革之后,社会各界对养老金缺口的关注越来越多,这种忧患意识值得肯定。2006年,人保部门负责人称当时的养老金缺口是2.5万亿元;社科院学者估算,截至2010年底我国养老金缺口为1.7万亿元。这是过去已经形成缺口的数字。
中国银行等机构最新发布的研究报告《化解国家资产负债中长期风险》预测,到2013年,中国养老金的缺口将达到18.3万亿元。报告指出,人口老龄化冲击下我国养老金的统筹账户将给财政造成巨大负担。建议实施延迟退休年龄,国有股划拨,机关事业单位改革等多措施以缓解压力。
还有很多涉及未来若干年的预测数字。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有关领导曾引用世界银行报告指出,2001年到2075年间养老金收支缺口将高达9.15万亿元。中国人民大学研究表明,1997年到2033年期间产生约8万亿元人民币的养老金债务总额。还有刚刚披露的数据,到2013年养老金缺口将超18万亿元。
关于养老金缺口的数字满天飞,让人难辨真假。
这些矛盾的数字让人一头雾水,更让人难以理解的是,多年前人保部负责人披露的缺口就高达2.5万亿元,而如今统计却显示,截至2011年年末结余1.9万亿元。难道说,这几年养老基金进账大增而支出大减?这似乎又不好理解,因为这几年我们多次提高养老金发放标准,退休人数越来越多,显然支出增加了不少。
在各种研究机构放大养老金缺口的同时,人保部的数据却显示,不仅没有缺口反而还有结余。那么,究竟该相信2010年底缺口为1.7万亿元、2013年缺口为18.3万亿元,还是该相信结余1.9万亿?换言之,公众是该为中国的养老问题操心,还是相信有关部门所说的“不存在养老金缺口”——不用去操心?
显而易见,无论是延迟退休年龄、国有股划拨,还是加大财政对养老保险转移支付力度,这些改革的前提都是要搞清楚养老金目前究竟有没有缺口,如果有缺口,缺口又是多大;而且,还应该根据人口老龄化的速度科学计算出未来10年、20年甚至50年的养老金支出问题,这是调整今后改革力度与方向的关键。
然而,目前人们连真实的数字都搞不清楚。按理说,人保部统计的结余数字是准确的。但也不能断定中国银行披露的18万亿就完全没有参考价值。要搞清楚这个问题,笔者以为,首先要把“养老金缺口”这个概念搞清楚;其次是计算方式应进行科学论证。如此,养老金有没有缺口,或者说缺口有多大,才能形成共识。
据悉,“养老金缺口”有两层含义,一是指当年收的养老保险费不够支付当年的养老金支出,就是“收不抵支”;另一个是指“空账问题”。另外,测算方式也有多种,有的是分级测算法,有的是推测法和估算法。当不同机构对基本概念理解不一,或者测算方式不一,结果注定差异很大。
尽管从人保部的表态来看,未来全国养老保险基金能够做到长期收支平衡,似乎不用大家去操心,但是,从养老金入市、研究推迟退休年龄等动向来看,中国的未来养老问题大家还是很关注的。尤其是,在“未富先老”的国情背景下,只有今天多一份忧虑,明天才可能放心养老。
养老金的缺口问题,当务之急是摸清真实的养老金现状,究竟有没有缺口,或者缺口有多大;同时,根据目前的国有资本支持、财政转移支付力度以及企业和员工缴纳养老金情况等,精确计算出未来养老基金能否做到长期收支平衡。只有当研究机构、官方、社会就养老金问题形成诸多共识,然后推动相关改革,养老问题才不会困惑国人。